






内鼓包
特征:钢管内表面呈现有规律的凸超且外表面没有损伤。
产生原因:连轧辊修磨量过大或掉肉等。
检判:按照内棱要求检判。
7 拉凹
特征:钢管内表面呈现有规律或无规律地凹坑且外表面无损伤。
产生原因:
1)连轧调整不当,各架辊轧速不匹配。
2)管坯加热不均匀或温度过低。
3)轧制中心线偏离,钢管与连轧后辊道碰撞产生等(注:此种原因2003.1提出,原理尚在探讨)。
检判:不超过壁厚负偏差,实际壁厚大于壁厚要求值的拉凹允许存在。超标的拉凹应切除。(注:拉凹严重发展即为拉裂,此种伤应严格检验)。

麻面
特征:钢管表面呈现高低不平的麻坑。
1) 钢管在炉内停留时间过长或加热时间过高,使表面生成氧化铁皮过厚,清除不净,轧入钢管表面。
2) 高压水除磷设备不正常工作,除磷不净等。
检判:
1) 局部不超过壁厚负偏差的麻面允许存在。
2) 麻面面积不得超过有麻面管段面积20%。
3) 超差麻面可修磨或切除,修磨处壁厚、外径实际值不得小于标准要求值。 4) 严重麻面判废。
5 青线
特征:钢管外表面呈现对称或不对称的直线形轧痕。
1) 定径机孔型错位或磨损严重。
2) 定径机轧辊孔型设计不合理。
3) 轧低温钢。
4) 轧辊加工不好,轧辊边部倒角太小。
5) 轧辊装配不好,间隙过大等。

碰瘪
特征:钢管外表面呈现外凹里凸的现象,而钢管壁厚无损伤。
1) 在吊运中碰击至瘪。
2) 矫直咬入时碰瘪。
3) 定径机后辊道碰瘪等。
检判:局部不超外径负偏差且表面平滑的碰瘪可以存在。超差时切除。
10 碰伤
特征:钢管外表面因碰撞产生无规律的伤痕。
产生原因:可产生于冷区与热区的各种碰撞等。
1) 外表面允许局部存在深度不超过0.4mm的碰伤。
2) 超过0.4mm碰伤应修磨平滑且修磨处外径、壁厚实际值不得小于标准要求值。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