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恐惧症与害羞是有明显区别的:后者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是一种本能。孟子曾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而前者则不一样,它表现出的激烈程度和病态的心理机制是无时无刻存在的,它是一种对难堪或出丑表现出的强烈和令人身心疲惫的恐惧感。
哪些情况表现出你可能已经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呢?
在公众场合,如茶话会、歌舞会、***会、见面会,当人家把年作为推介对象时,你感到极度的恐慌、紧张;在一些社交场合,你怕与别人面对面地交流,或者即便交流了,你也是在极度惊恐之中度过的,而且这种情绪持续的时间较长;2、帮助你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使你拥有完善的认知体系,避免因错误归因而导致种种失败。不敢直面陌生人,更不敢与他们交谈,或者见到陌生人就心慌耳热;有时不由自主或莫名其妙地恐惧,而且无法控制等等。
小贴士
1.不必担忧被人讨厌。大多数交谈都是从琐碎而平凡的事情开始的。琐碎的谈话使我们感到轻松。
2.如果你不知道说什么,让你的眼睛接触对方的眼睛,并露出微笑。
3.提出一个问题,听取答复,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使谈话继续进行。
4.别戴过紧的腰带或领带,别穿高跟鞋或者使你出汗的织物。
5.抬起你的头,挺起你的胸,进行深呼吸,这是你感到放松的途径。
6.要懂得,如果其他人不与你说话,不是他们不喜欢你。他们是喜欢你的,但过于羞怯,不能主动开始交谈。
7.请记住,没有人知道你的心里在想什么,我们的内心世界全都是隐蔽的。
病因:受过冷落和伤害
安全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上帝的礼物”,而需要在后天慢慢培养。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有下面一些经历。
1、家庭氛围差。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认为,六至二十四个月的婴***与父母的关系决定其成年后的安全感。假如得不到母亲的悉心照料、需要得不到满足、啼哭无法得到回应,孩子就难以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多学习有助于与他人相处通过学习不仅学会与人如何相处,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而且由于学习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很容易的找到共同的话题,使人觉得你很容易相处,从而提高交往的融洽度。儿童时期,如果父母经常争吵、情绪阴晴不定、教育方式粗暴等,孩子的心灵长期被紧张、恐惧、不安折磨着,久之也容易缺乏安全感。
2、曾被伤害过。比如,有过失恋经历的人可能会在下一段恋情中疑神疑鬼。曾经历过贫穷的人可能会对金钱的匮乏心有余悸,进而不择手段地“捞钱”。其实,乐观像心理学其他概念一样,既有先天的遗传原因,也有后天的学习因素,而我们会突出强调后期的学习因素。曾在深夜被暴1徒袭1击过的人可能对黑暗产生恐惧。还有人总被批评、否定,容易缺乏自信,于是会对未来充满***,凡事希望稳妥***,害怕生活失控。
尽管安全感更多是自己的事儿,但有一些人和事容易让人感到不安全。首先,一个熟悉的人,言行与往常不一致,比如性格温顺的同事突然暴跳如雷,原本如胶似漆的恋爱对象突然不冷不热等。社交恐惧症是继抑郁和酗酒之后的第三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而抑郁和酗酒都与社交恐惧症有关。其次,言行举止与众不同的人,比如表情阴冷、成天不说话、爱穿奇装异服者,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表现容易给大家带来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