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的历史发展
飞跃发展期 宋、元时代玉雕工艺已达到质的飞跃,宫廷中设有"玉院",已有浅磨深琢,浮雕圆刻。元朝开国元勋忽必烈在开国大典宴请群臣盛酒用的"渎山大玉海",就是一件巨型玉雕品。用新疆和田整块大玉经5年雕琢而成,重1750kg,可储酒 30余担。除大型玉雕外,中小型玉雕很多,如元朝青石玉虎鹿鹰佩等。福建寿山石1500年前被作为雕刻石,南宋时,已大规模开采,到元朝价值倍增,属玉雕主材料。首先,为了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我查阅了相关玉雕艺术作品的设计书籍和介绍,请教工艺美术大师并经常讨论到深夜。
软玉软玉(Nephrite),另称为角闪石,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i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 软玉的色泽比较接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细腻温润。其次软玉含有少量的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黄等色。
硬玉(Jadeite),质地坚硬,密度较高,为钠铝硅酸盐,硬度6.5~7,比重3.2~3.3。半透明到不透明,(但有的质量好的也接近透明体)。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具有玻璃光泽。
浮雕为玉雕工艺种类之一。在雕刻平面的底板上塑造或琢制形象,形体轮廓线近似绘画,凸凹变化不一,不拘泥于形式,主要从正面欣赏。浮雕主要用于素活、炉、瓶熏、器皿之中,其他各类作品亦施以浮雕。玉雕作品因浮雕各种花样、纹饰,使作品古色古香、典雅华贵。浮雕的种类较多。浅浮雕:即雕刻较浅,层次交叉少,其深度一般不超过2毫米,浅浮雕对勾线要求严谨。常用以线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画面的立体感中浮雕:“地底”比浅浮雕要深些,层次变化也多些,一般地子深度为2~5毫米,也根据膛壁的厚度决定其深度。第二,拿到剥好的料先要审料,根据料的形状及天然的颜色设计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