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变色颜料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3个基本色: 大红、玫红、金红、橙红、***、金黄、棕色、草绿、中绿、墨绿、蓝色、宝蓝、黑色,以上各颜色可相互混合,也可添加其他染料或颜料。
实际上,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温度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区间,也就是从变色开始至变色结束所包含的温度范围(T0~T1)。但由于其颗粒极细,比表面积巨大,一旦在空气中形成粉尘并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可能会引起爆燃。这个温度区间的宽度一般为4~6℃,有些变色精度较高的品种(窄区间品种,以“N”表示)其变色温度区间较窄,只有2~3℃。
通常,我们将等速升温过程中,变色基本完成时所对应的温度 T1 定义为该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温度。
2、感温变色循环次数:
取少许被测变色颜料,用504环氧胶调匀,在白纸上刮样(厚度0.05-0.08毫米)室温20℃以上静置一天。剪取10×30 mm纸样。取600 mL烧杯二只,注入水。如果用于生产示温变色的塑料餐饮器具,可采用双层注塑工艺,变色层应位于不与食品接触的部分。其水温分别为被测样品变色温度区间上限(T1)以上5~20℃和下限(T0)以下不小于5℃(对于RF-65系列油墨,水温分别定为T0=35℃,T1=70℃),并保持水温。将试样轮流浸入二个烧杯中,完成每次循环的时间为3~4秒钟。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可逆变色循环次数(通常,热消色系列的变色循环次数大于4000—8000次)。
曾经发生过同一种温变颜料用于凹版印刷时温变色性能还比较好,但换成胶印方式,就不那么好。某些印刷工艺固然也满足了印品附着强度的印刷要求,却忽视了对温变色效果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温度较高,长时间的烘干致使温变功能全部丧失。五、红外激发材料:利用波长940-1060nm灯照激发出可见光。这些现象告诉我们,温变性能与印刷和印后处理的影响也有一定联系。为此,对于温变敏感的变色颜料,建议利用紫外光照射瞬间固化干燥技术,诸如用UV油墨柔版,丝印方式印刷。丝印是温变油墨重要的印刷方式,它膜层厚,立体感突出,色彩亮丽,文图变换新奇,温变功能特性发挥充分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