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下线产品优点
1、产品强度高,不易被***;
2、采用不锈钢管网编织,耐腐蚀;
3、适应各种环境,产品轻便,施工简单,安装流程简化,节约成本。
柔性石墨接地体的技术参数
1、固态电阻率:0.082Ω.m
2、接地电阻:≤0.5Ω
3、冲击电流耐受:ΔR%≤1
4、工频电流耐受:ΔR%≤3.7
5、高温性能:1000℃
6、低温性能:-60℃
7、抗压强度:≥1200Mpa
8、抗拉强度:≥1000M
9、埋地表面年平均腐蚀率:0 .005
直径φ28柔性石墨接地体产品在防雷接地中完全符合《复合接地体技术条件》(GB/T21698-2008)中关于复合接地体的相关技术要求,本接地体电缆状,采用高炭石墨线制造,与杆塔连接的连接端头采用不锈合金,该品属非金属导电体,耐腐蚀、不生锈、接地电阻稳定、大电流冲击不反击、不损坏、电阻不变、耐高低温、使用寿命长30年,免维护、安全可靠。使用不受环境,气候条件限制,安装便捷,无需电气焊,省工省时,节省材料,经费,节能,防盗,尤其适合酸性土壤、碱性土壤、沼泽、湿热地带和海滩使用。


引下线引下线又称引流器,接闪器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引下线的作用是将接闪器“接”来的雷电流引入大地,它应能保证雷电流通过而不被熔化。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其截面不得小于48mm2,在易遭受腐蚀的部位,其截面应适当加大。为避免腐蚀加快,尽量不要采用胶线作引下线。
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都可作为引下线,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都应连成电气通路。
引下线沿建(构)筑物的外墙明敷设,固定于埋设在墙里的支持卡子上。支持卡子的间距为1.5m。为保持建筑物的美观,引下线也可暗敷设,但截面应加大。
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其间距不大于30m。而当技术上处理有困难的,允许放宽到40m,尽量是沿建筑物周边均匀引下。但对于周长和高度均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当采用两根以上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查引下线与接地线的连接状况,在距地面1.8m以下处,设置断接卡子。
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的地点,以避开接触电压的***。建筑物宽在12m以下的,引下线可装在建筑物一侧,建筑物宽在12m以上时,应装于建筑物的两侧。
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可用竹管、木槽等加以保护。
在高层建筑中,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是我国常用的方法。



高层楼房施工期间,应该采取如下的防雷措施:1.对于施工的高层建筑,在施工时先应做好全部的接地装置,随时将混凝土的主筋与接地装置连接起来,利用它作接闪器及引下线,以对施工的建筑物本身进行保护。对各层地面的配筋,应随时使其成为一个等电位面并与混凝土主筋接通。
2.沿建筑物的四角和四边竖起的杉槁脚手架或金属脚手架上,应做数根避雷针,并直接接到接地装置上,使其保护到全部施工面积。其保护角可按60度计算。针长至少应高出杉槁30cm,以免接闪时燃烧木材。在雷雨季施工时,应随杉槁的接高,及时加高避雷针。
3.施工用的起重机的顶上端必须装设避雷针,并将起重机下部的钢架连接于接地装置上。接地装置应尽可能利用接地系统。如系水平移动的起重机,其四个轮轴足以起到压力接点的作用,须将其两条滑行用钢轨接到接地装置上。
4.应随时使施工现场正在绑扎钢筋的各层地面,构成一个等电位面,以避免遭受雷击时的跨步电压。室外引来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缆外皮,都要在进入建筑物的进口处,就近连接到接地装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