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墙体表面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
1.1.1骨料级配在施工过程中,若混凝土的级配不合理,会引起表面气泡的产生。其具体原因为,原材料中细骨料比例较小,粗骨料比例较大,碎石材料中的针片状颗粒过多,并且实际用砂率小于设计用砂率,导致细颗粒无法充分填充粗骨料间的空隙,使得材料间不够密实,进而产生表面气泡空隙。再次,要注意均匀搅拌混凝土,若混凝土搅拌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中的外加剂不均匀,进而无法充分发挥外加剂的作用。
1.1.2水泥用量及水灰比大小在实验室中试配混凝土时,水泥用量往往是根据强度要求确定的。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如果增加水泥的用量、减少水的用量,混凝土表面气泡会明显减少。如果不减少水的用量,会导致混凝土粘稠度的增加,影响气泡排出;先刷水泥净浆(业主批准适用的界面剂)一度,然后用1:1~2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10~20mm压光。如果水的用量过多,会导致自由水过多,进而易产生气泡。
1.1.3掺合料适量的掺合料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改善其和易性,形成胶合料,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进而有效减少表面气泡的产生。然而,如果掺合料的掺入量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粘稠度,不利于气泡排出,因此,混凝土中掺入的掺合料过多是引起表面气泡出现的另一原因。3、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
1.1.4外加剂外加剂的类型及掺入量都会对气泡的大小及数量产生影响。相关实验发现,型号为ZB—1A的减水剂掺入量为0.7%时,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气泡数量是无减水剂混凝土的4倍左右,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减水剂掺入量的增加而加大。
混凝土
混凝土是利用水泥水化反应与粗细骨料(砂石)胶结形成抗压性能优越的固体材料。由于水化反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内部长期处于碱性状态,对钢筋具有保护作用(见1.1节)。碳化反应与氯离子侵蚀的情况类似,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氢氧根离子中和,***钢筋的钝化膜。而绝大多数结构构件内部都有受拉应力作用的需求,因此未加钢筋的混凝土少被单独用于建筑工程中。(注:碳化有利的一面是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强度)
混凝土碳化深度可以采用酚酞***测试,若表面已经碳化,则酚酞***不会变色,可以根据不变色的区域来测定碳化深度。
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接缝处混凝土应先先凿去浮浆,用水湿润并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新旧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才继续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时应从中间向四周扩散浇筑,防止铝模板产生整体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