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文(Bowen)(1914,1922,1948)的玄武岩浆结晶分异理论的误区,是将矿物结晶顺序与岩浆岩从基性到酸性的岩石序列相结合。实验结果证明,玄武岩浆的结晶分异至终只能产生很少量的残余花岗质熔体,这与野外存在众多花岗岩的事实明显冲突(Holmes,1926;Read,1957)。矿物反应系列实际可以应用到不同组分的岩浆系统。换言之,从岩浆系统中起初晶出的不一定是基性岩,而之后形成的也未必就是长英质(酸性)岩石,因为从熔体中结晶的岩石的性质,取决于熔体的组分而非矿物结晶的顺序(Kennedy,1933)。

凯尔霍提出了他的“变成作用”学说来代替上述观念。这一论点的看法是:早期岩体为一个缓慢而稳定的过程改造成为花岗岩和正长岩。凯尔霍将这一过程称之为“造花岗岩作用”(granitification)。他并声称找到过一个由沉积岩转变为花岗岩的实例;对于这一变化他既没重视与深部现象的联系也没考虑所涉及的温度升高。
加工好的成品饰面石材,其质量好坏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鉴别:一观,即肉眼观察石材的表面结构。一般说来均匀的细料结构的石材具有细腻的质感,为石材之佳品;粗粒及不等粒结构的石材其外观效果较差,力学性能也不均匀,质量稍差。另外天然石材中由于地质作用的影响,常在其中产生一些细脉和微裂隙,石材更易沿这些部位发生破l裂,应注意剔除。至于缺棱少角更是影响美观,选择时尤应注意。

二量,即量石材的尺寸规格。以免影响拼接或造成拼接后的图案、花纹、线条变形,影响装饰效果。三听,即听石材的敲击声音。一般而言质量好的、内部致密均匀且无显微裂隙的石材,其敲击声清脆悦耳;相反若石材内部存在显微裂隙或细脉,或因风化导致颗粒间接触变松,则敲击声粗哑。四试,即用简单的试验方法来检验石材质量好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