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中转、挤压、运输、填埋或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多种代谢产物和水分,形成成分极为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未经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流经地表或渗入地下水后,***周围土壤的生态平衡,造成土壤或水源污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
◆ 污染物成份复杂高浓度有机废水。
◆ 水质水量波动较大。
◆ 有机物浓度高即COD、BOD 浓度高,氨氮浓度高。
◆ ***离子浓度和盐份含量高。
◆ 营养比例失调

K. W. Pi[9]等利用超滤( UF ) - 水解酸化( HAR) - 好氧生物接触氧化( ABOR) 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试验以进水流量20L /d、COD 负荷为0. 75 ~ 1. 5kg /m·d - 1 连续进行44d,经UF 预处理后,COD 浓度从20015mg /L 降到3000mg /L,氨氮从368. 6mg /L 降到259. 3mg /L。终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 6%、93. 2%,其中UF 和HAR 对提高垃圾渗滤液的生物降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纳滤是一种新型分子级膜分离技术。其膜孔径在1nm 以上,一般在1 ~ 2nm; 对溶质的截留性能介于RO 与UF 膜之间,对有机分子的截留率高于超滤膜,能够去除二价、三价离子,Mn≥200的有机物,以及微生物、胶体、病毒等,且具有操作压力低( 350 ~ 1000kPa) 、成本低、浓缩液易于处理等特点,经研究表明,纳滤可去除60% ~70%的COD 和50%的NH 4 - N。纳滤与物理方法相结合对去除渗滤液中的COD 非常有效,其去除率为70% ~ 80%。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往往利用主体工艺与***预处理结合的工艺。
膜分离在应用中仍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尤其是反渗透技术:
( 1) 膜污染。主要存在有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三种形式。由于在处理水的过程中,污染物质在膜表面形成附着层或堵塞膜孔,从而导致膜通量减少、膜及膜孔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应增加膜通量,在膜处理前进行预处理或在使用后对膜进行化学处理,减少膜污染( 或污染程度) ,延长其使用寿命。
( 2) 膜技术。为z大程度减少膜污染,降低处理成本,对膜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膜的传质机理以提高分离精度、具有较高膜通量的膜材料,耐热性、耐溶性、抗kang氧化和抗污染能力等方面。2. 2 其他生物组合工艺
由于生物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目前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和较快的发展。近年来,在日本、欧美等***列为******计划,有大规模的应用装置,国内对此也进行很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