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铺装基层要求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铺装基层要求
塑胶跑道施工在沥青或水泥基础上,基础做法与道路施工大致相同。基础表面平整度要求较高,以保证塑胶面层厚度一致,弹性均匀,对基础的质量要求如下:
01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坡度:横向lt;1%(弯道8‰、直道5‰、半圆区5‰),纵向lt;1‰,跳高区lt;0.4%,表面应平坦光滑、排水畅通。
02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平整度:平整度合格率在95%以上,3米直尺误差3mm。
03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为准确施工及画线需要,应用牢固鲜明标志物标出跑道场地的四个半圆切线点和两个圆心。
04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排水:排水系统在大雨后二小时必需排出积水。在冰冻地区,沥青层与碎石层之间加一层土工布缓冲层。沿排水沟槽的基础应做特殊防水处理。
05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强度和稳定性:基础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表面均匀坚实、无裂缝,无烂边,接缝平直光滑。垫层压实,密实度大于95%,在中型碾压机压过后,无显著轮迹、浮土松散、波浪等现象。
塑胶跑道设计规范
跑道坡度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跑道的横向坡度应不大于1%,并且应向外侧高,向内低。在我国的标准塑胶跑道设计和施工中,通常使用0.8%的侧向坡度,因此应将施工误差控制在1%以内;跑道的纵向坡度不应大于0.1%,坡度沿运行方向是高和低的。通常,在我国跑道的设计和施工中不考虑直线段的纵向坡度。在直道的延伸区域以及西直道的起点和终点的弯道处,水平坡度应不超过1%(通常为0.8%)向内倾斜,并且纵向坡度应为从起点到直线的距离不超过0.1%,以确保该区域的排水顺畅。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跑道面层材料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表层材料一般采用合成材料,跑道区域的厚度一般为12-13mm,加厚区域为18mm-25mm,18mm加厚区域为跳高区,跳远区,三重区,跳跃区和撑杆跳区,标枪投掷区;隔离池增加了25mm。为了节省成本,可以在辅助区域中放置9毫米厚的合成材料表面层。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混合型塑胶跑道简介: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混合型跑道又称传统型跑道,呈平整密实型结构。混合型塑胶跑道一般用在***的比赛场地,是中田径运动场的常用类型,因其优越的物理性能和良好的外观质量得到许多用户的认可,我公司的混合型跑道采用的是高质量环保的双组分的混合型跑道专用铺设材料,使用年限可达15年,因其优越的物理性能和良好的外观质量得到许多用户的认可。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胶跑道基层分为水泥混凝土基础及沥青混凝土基础。平整度为3米内,高低差不大于3毫米,平整合格率大于90%,倾斜度为3‰-8‰,其他技术要求请参考二级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技术要求。水泥砼基础,强度高,施工简单,但需要处理好防水和伸缩缝。沥青砼基础,收缩性小、抗裂、防水性能优良,改性沥青软化点高,不易出现反油现象。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塑胶跑道主要分类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新国标透气型塑胶跑道材料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透气型塑胶跑道材料是由橡胶环保颗粒为底层,聚氨酯颗粒与塑胶浆为面层铺设组成的塑胶结构。具有使用寿命长、综合性能适中、施工快捷等优点,它、价格廉,而且不会有鼓泡现象发生,同时也减少了地基经费的投入。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新国标混合型塑胶跑道材料
混合型塑胶跑道材料是由全PU掺杂部分橡胶颗粒为底层,聚氨酯颗粒与塑胶浆为面层铺设组成的塑胶结构。它是国际田联认可的运动场地。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新国标复合型塑胶跑道材料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复合型塑胶跑道材料施工结合了“传统式”和“透气式”跑道的工艺,兼具两者的优点。抗紫外线,有效避免运动伤害,具有强韧的弹性层及缓冲层,可抗钉鞋磨损,软硬适中,耐磨性佳,价格较低,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性能介于混合型、透气型之间。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新国标自结纹型塑胶跑道材料
自结纹型塑胶跑道材料产品一改过去用EPDM(或PU)颗粒做为防滑面层的传统工艺,达到了不掉粒效果,满足了中国运动场地使用频率高,使用强度大的特点。
小学塑胶场地施工工艺新国标预制型塑胶跑道材料
预制型塑胶跑道材料具有安全、环保、优异的耐候性,经济耐用,多色彩效果。安装便捷,只需使用我们配套提供的专用粘接剂,在少量人力和机械条件下,即可将跑道卷材铺贴在密实的基础上,安装完全跑道在24小时后即可投入正常的使用。而且具有免维护的特点。
新国标PDM塑胶跑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