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铝铸件的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是指液体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是合金的铸造性能之一,它与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能有关。纯金属和共晶成分合金在固定的温度下凝固,已凝固的固体层从铸件表面逐层向中心推进,与未凝固的液体之间界面分明,而且固体层内表面比较光滑,对液体的流动阻力小,直至析出较多的固相时,才停止流动,所以此类合金液流动时间较长,流动性好。对于具有较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其结晶温度范围愈宽,铸件断面上存在的液固两相区就愈宽,枝晶也愈发达,阻力愈大,合金液停止流动就愈早,流动性就愈不好。
1、压铸件的铸型分类 熔模铸型的分类,按使用粘结剂,可分为水玻璃粘结剂型壳、硅酸乙酯粘结剂型壳、硅溶胶粘结剂型壳、硅酸乙酯(或硅溶胶)水玻璃型壳,其特点及应用范围。
熔模铸型按造型方法,可分为湿法造型、干法造型和单壳铸型3种。各种方法的工序流程。
湿法造型,是在熔模模组上涂3~5层涂料后,把模组固定在平板上,再放上无底耐热钢砂箱,在砂箱内壁四周放置一层电缆纸,注入一层矾土水泥,待凝结后,将平板同砂箱一起移至震动台上,用矾土水泥、硅砂和水的混合料进行造型。
2、制壳用耐火材料
熔模铸造的型壳,是由耐火材料和粘结剂所组成。耐火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直接影响铸件的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因此使用的耐火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耐火特性--要有足够的耐火度,浇注金属液后,型壳不能产生熔融、软化或变形。
化学稳定性--在高温下与金属液接触,不产生化学反应,恶化铸件表面质量。
热膨胀性--型壳在加热过程中,线膨胀率要低和均匀,不至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