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铁矿石的物理形态,在***铁矿贸易中主要有原矿、块矿、精矿和球团矿等。原矿是指直接从矿山开采出来的铁矿石,原矿粒度大,需要进行破碎之后才能入炉或者进行选矿处理。块矿是指原矿经过破碎之后,品位较高、粒度集中在10—30mm范围、可以直接入炉的铁矿石。粉矿(也叫粗粉)是指粒度集中在1—10mm的铁矿石,粉矿不能直接入炉,要经过烧结成为烧结矿后才能入炉。目前国内铁矿石对应的交割品就是PB粉矿。精矿(也叫精粉)是指铁品位低于40%、粒度低于0.075mm的铁矿石,精矿需要经过细磨、筛选达到较高品位才有经济价值,精矿也不能直接入炉,一般加工成球团,或者与粉矿混合成为烧结矿后入炉。
我国进口的铁矿石一般以块矿和粉矿为主,国产原矿主要加工成精粉。

相关人士认为,从市场运行看,铁矿石价格贴水现货,目前的价格走势围绕现货,运行合理稳健。以今年4月到6月为例,我国铁矿石主力合约结算价从638.5元/吨涨至833元/吨,涨幅为30.54%;同期普氏指数涨至117.95美元/吨,涨幅为34.19%,折算价格约为951元/吨。从上述价格走势看,我国铁矿石涨幅、价格都低于境外普氏指数。
“铁矿石是高度国际化的品种,所以2018年铁矿石市场引入境易者是合情合理的,让交易更贴近现货贸易格局。”邱跃成说。
“2011年2月铁矿石价格曾高达193美元/吨,2013年铁矿石上市时普氏价格指数为135美元/吨,那时还没有市场,这样的高价是怎样形成的?因此,希望更多钢厂、贸易商能够拓展思路,综合利用期现结合等方式管理风险、做好经营,共同维护市场健康发展,而不是一直生活在行业高利润的特定阶段。”某企业人士表示。


去产能、取缔地条钢和环保限产等政策,让中国钢企在2017年尤其是2018年保持着非常高的利润率,生产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同时,2018年底至今,中国钢厂的开工率居高不下,粗钢产能接连创下历史纪录,意味着作为钢铁生产原料的铁矿石,保持着强劲的需求。
据数据,5月份,***生铁、粗钢和钢材(不含重复材)产量分别为7219万吨、8909万吨和10740万吨,分别同比增长6.6%、10.0%和11.5%;日产粗钢287.3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环比增加3.96万吨,增长1.4%。
中钢协估算,5月份***粗钢日均供给量为271.43万吨,环比增长2.4%。由于钢铁产能释放较快,钢铁供给量继续保持增长。而依据摩根大通给出的数据,初步统计今年1至6月的粗钢产量,已经有了接近10%的同比增长。
从库存的角度看,今年初中国港口的铁矿石库存超过1.4亿吨,截至记者发稿的一期统计,库存数据已经跌至1.14亿吨,创下3年新低。
“对于市场来说,库存是衡量市场价格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摩根大通基础材料研究部主管魏柏修告诉记者,“库存的下跌,会给市场带来紧张的情绪,也会带来的题材,如果库存继续下跌,铁矿石价格不太可能会下来。”
快速上升的钢铁产量、持续下降的港口库存,让铁矿石的供需基本面有了足够的支撑;同时,仔细观察铁矿石的涨价逻辑可以看出,低品矿在这一轮涨价周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钢企废钢平均采购价格与前一周相比,重型废钢价格上调33元/吨,中型废钢价格上调45元/吨,统料废钢价格上调50元/吨。
上周,废钢价格继续小幅上涨,高位持稳,商家出货积极。钢坯、成材价格涨后回落,铁矿石价格下跌,钢企考虑到废钢市场资源偏紧,供给处于淡季,加之雨水天气运货困难,部分钢厂到货不及日耗,且钢企需求仍在,废钢价格并未及时跟跌,而贸易商收货也较为谨慎,多以观望为主。预计短期内废钢市场将以窄幅震荡调整为主。
华东地区废钢市场资源偏紧,价格稳中上扬。6月下半月宝钢重型废钢采购价为2460元/吨;南钢重型废钢采购价为2760元/吨,上调70元/吨;沙钢重型废钢采购价为2800元/吨,上调70元/吨;兴澄特钢精炉料采购价为2730元/吨,上调70元/吨;马钢重型废钢采购价为2710元/吨;方大特钢重型废钢采购价为2895元/吨,上调50元/吨;石横特钢下脚料采购价为2760元/吨,上调30元/吨;西王金属重型废钢采购价为2949元/吨,上调50元/吨;宁波钢铁重型废钢含税采购基价为2396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