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颗粒污泥需考虑的因素
1、基质
培养颗粒污泥首先对基质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中COD:N:P=110~200:5:1.而有机废液的基质可分为偏碳水化合物类和偏蛋白质类。为了能顺利培养出颗粒污泥,对于偏碳水化合物类的污水需要添加N和P.而对于偏蛋白质类的污水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等)。
2、温度
废水中的厌氧处理主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处理的目的,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温度稍有差别,就可在两类主要种群之间造成不平衡。因此,温度对颗粒污泥的培养很重要。颗粒污泥在低温(15~25℃)、中温(30~40℃)和高温(50~60℃)都有过成功的经验。一般的,高温较中温的培养时间短,但由于高温下NH3与某些化合物混合毒性会增加,因而导致其应用上受一定的限制;中温一般控制在35℃左右,在其它条件适当的情况下,经1~3个月可成功的培养出颗粒污泥;低温下培养颗粒污泥的研究较少,但有文献报道在使用颗粒污泥低温驯化后处理底浓度制药废水的实验中,COD的去处率达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厌氧颗粒污泥之颗粒污泥的沉淀性能相关标准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但只有在相同浓度范围内测得的SVI值才有可比性,另因测定容器的大小对测定的数值有一定的影响,该指标的测定必须统一测定容器。对于普通的絮状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活性污泥SVI值通常在50~300mL/g之间,对于处理生物污水和城市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其污泥的SVI通常在70-~150mL/g之间。SVI数值小说明污泥的沉淀性能好,但过低可能是污泥中无机杂质含量高导致的,这种情况下污泥的活性通常也不高;而SVI值过高的污泥,其沉淀性能通常较差,而且可能面临着污泥膨胀的***。颗粒污泥跟传统的絮状污泥相比一个优点是颗粒污泥拥有良好的沉淀性能。一般来讲,颗粒污泥的SVI值通常低于50mL/g.表1.3是在一些研究中获得的颗粒污泥的SVI值和沉淀速率,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研究中,污水水质不同,形成的颗粒污泥的沉淀性能也有所差别。有的学者研究发现,甚至在同一个反应器的不同部位培养得到的颗粒污泥,其沉淀性能也不尽相同。
厌氧颗粒污泥的用量怎么计算?
当一个厌氧反应器需要进行生物启动时,如果需要处理的有机负荷小于该反应器处理负荷时,可以按照需处理的有机物总量核算出相应的厌氧污泥接种量,而没有必要满量接种,从而降低厌氧污泥的采购成本。
那么到底该接种多少厌氧污泥呢?这需要了解污泥负荷这个基本概念:污泥负荷是指每天施加给单位质量有效厌氧污泥的有机物的量,以SCOD的公斤数衡量,计算公式为:
污泥负荷(kgSCOD/kgVS.d)=【Q(m?/d)×SCOD(mg/L)】÷VS(kg)
颗粒污泥的性质
颗粒污泥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其颜色呈灰黑或褐黑色,肉眼可观察到颗粒的表面包裹着灰白色的生物膜。颗粒污泥的比重一般为1.01~1.05,粒径为0.5~3mm(可达5 mm,污泥指数(SVI)为10~20 mL/gSS(与颗粒的大小有关),沉降速度多在5~10 mm/s。成熟颗粒污泥的VSS/SS值为 70~80%。颗粒污泥含有碳酸钙等无机盐晶体以及纤维、砂粒等,还含有多种金属离子。颗粒污泥中的碳、氢、氮的含量分别为40~50%、7%和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