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苗是农村养鹅苗业中常见的。5~7日龄鹅苗往往出现急性的病型。表现为鹅苗怕冷、喜欢扎堆,急性下痢,排出白色似石灰浆状的稀粪,旺门上粘有粪便,食欲下降,低头缩颈,羽毛蓬乱,呼吸困难,踝关节,跛行,有的出现眼盲。率可高达90%,通常在2~3周龄之内发病为严重。

预防鹅苗的根本措施是淘汰阳性种鹅苗,并注意常规消毒,执行定期检疫,不让鹅苗粪污染饲料及饮水。鹅苗一旦发病,必须立即隔离、和,尽快扑灭源。常用的防治有:痢特灵、庆大、氯、、卡那、小诺等。用量为0.1%~0.2%,痢特灵用量为0.02%~0.04%,庆大在每千克水中加8万单位,卡那每千克水中加15万~20万单位。在使用一种5~7天以后可换另一种。
提高产蛋率的三项措施
一看膘补料 母鹅过肥,产蛋量低,有的甚至停产;母鹅过瘦,营养缺乏,产蛋量也低。对过肥鹅,应适当减少精料,必要时暂停喂给精料,圈养的母鹅适当增加运动或放牧;对瘦鹅增喂精料,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晚上还应增喂2次。
二看粪补料 鹅粪粗大、松软呈条状,表面有光泽,用脚轻拨能分几段,说明营养适当,消化正常。若鹅粪细小、结实,颜色发黑,轻拨粪便,断面呈粒状,表明精料喂量过多,青料喂量少,消化吸收不正常,应减少精料喂量,增喂青饲料。鹅粪色浅不成形,一排出就散开,说明精饲料喂量不足,应补喂精饲料。

三看蛋补料 产蛋鹅摄入营养物资不足,会变薄,蛋小或发生畸变。发生这种情况,必须加喂豆饼、花生饼、鱼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使日粮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到22﹪以上,每只鹅每天饲喂量增至280~320克,同时要添加矿物质饲料。
饲养鹅苗的几个重要技术要点

鹅苗的消化道较短,胃肌容积小,消化机能不健全。故而饲喂鹅苗时,每次不宜喂得太多,只喂六、七成饱,若一次喂得过饱,易造成;又由于鹅苗胃肠容积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喂食次数少,使鹅苗饥饿时间长,就会影响鹅苗的生长发育。2周龄内的鹅苗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采食的食糜5分钟就可达到肠胃,20分钟达到十二指肠,2小时开始排粪,4小时排空。喂食时间超过4小时,鹅苗就处于饥饿状态。一般地说,鹅苗越小、食量越少,喂食次数越多。在育雏初期(即一周内)要做到少喂料、勤添料,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鹅苗活动。
1~3日龄的鹅苗,由于体内有剩余卵黄提供营养,对饲料要求不高。但3日龄以后,在温度、湿度、光照适宜和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鹅苗的新陈代谢机能日益旺盛,生长很快,而其胃肠容积小,消化力弱,因此要求品质好、容易消化的饲料;在人工喂养上要求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盘大小、高低适宜,摆放位置适当,分布均匀;饲喂时要少给勤添,让每只鹅苗都能同时吃得好,吃得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