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结构设计中钢结构柱的中心座浆垫板法是什么?
钢结构柱安装的中心座浆垫板法,省工省时,施工精度可控制在2mm以内,综合效益可提高20%以上。施工步骤如下:
(1)按施工图进行钢柱基础施工(与通常施工方法一样),基础上面比钢柱底面安装标高低30~50mm,以备放置中心座浆垫板,
(2)根据钢柱自重Q、螺栓预紧力F、基础混凝土承压强度P,计算出较小承压面积Amin。
(3)用厚度为10、12mm的钢板制作成方形或圆形的中心座浆垫板,其面积不宜小于较小承压面积Amin的2倍。
(4)在已完工的基础上座浆并放置中心座浆垫板。施工时需用水平尺、水平仪等工具进行准确测量,保证中心垫板水平度,保证垫板中心与安装轴线一致,保证垫板上面标高与钢柱底面安装标高一致。
(5)待座浆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进行钢柱的吊装。钢柱的吊装可直接进行,只需通过调整地脚螺栓即可进行找平找正。
(6)进行二次灌浆,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进行二次灌浆。
振远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领域包括框架办公楼、冷库、工业厂房、农村家居等建筑形式,我们热诚欢迎各地客商来电咨询、期待合作,共创辉煌!
钢结构设计中的轴心受压构件弯曲屈曲采用小挠度和大挠度理论,小挠度和小变形理论有什么区别?
小变形理论是说结构变形后的几何尺寸的变化可以不考虑,内力计算时仍按变形前的尺寸!刨平顶紧目的是增加接触面的接触面积,一般用在有一定水平位移、简支的节点,而且这种节点都应该有其它的连接方式(比如翼缘顶紧,腹板就有可能用栓接)。这里的变形包括所有的变形:拉、压、弯、剪、扭及其组合。小挠度理论认为位移是很小的,属于几何线性问题,可以用一个挠度曲线方程去近似,从而建立能量,推导出稳定系数,变形曲率可近似用y”=1/ρ代替!用Y``来代替曲率,是用来分析弹性杆的小挠度理论。在带弹簧的刚性杆里,就不是这样了。还有,用大挠度理论分析,并不代表屈曲后,荷载还能增加,比如说圆柱壳受压,屈曲后只能在更低的荷载下保持稳定。简单的说,小挠度理论只能得到临界荷载,不能判断临界荷载时或者屈曲后的稳定。大挠度理论可以解出屈曲后性能。
模型在计算位移比时,考虑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位移和位移也出现在角点位置,为什么位移比指标会出现大于2的情况?另外,在动力荷载多得地方,设计焊接节点要尤其小心平接“刨平顶紧”,刨平顶紧后就不用再焊接了吗。根据扭转位移比计算公式,得到楼层位移δ_max,位移δ_min,一般情况下,扭转效应不大的结构位移和位移为同号,此时扭转位移比δ_max/(δ_max δ_min)/2,因此该值此时不会超过2,但随着扭转效应的进一步加剧,刚性楼板上外边缘,尤其是角点位置随着刚性楼板转角的增大,位移δ_min会从与位移同向变为反向,位移出现在左下角点位置,其位移在y向是向下的,而出现位移的右侧角点其位移在y向是向下的,此时位移出现反号,位移势必超出平均位移的2倍,从而造成位移比大于2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