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开始学琴时,要求学生坐正,像一棵向上的树;而当进一步要求后
一开始学琴时,要求学生坐正,像一棵向上的树;而当进一步要求后,就逐渐要求学生的身体像一棵在风中摇摆的树,能随风而前后左右。 如果说坐琴凳以上的部位,为露出地面的树干,那么,树根--双腿和脚还要作出必要的支撑,在必要的高潮时甚至用从脚尖--腿--躯体--手臂--指尖进入键盘的全身协调力量,来产生宏亮、丰满的声音。 所以臀部要稳定而固定地坐在琴凳中部,为了便于灵活用力,不要坐满,坐一半即可。而且为了照顾到高低音,要坐在钢琴中部,不要随意挪动,而两条腿放在踏板两旁,在强奏时左腿可后撤作为全身力量支点。这是坐姿的基本要求。 至于身体的左右调节,主要依据音的高低。以音阶为例,弱低音区时,身体放到左腿方面去;弹中音区时,身体两面摆平;弹到高音时,身体侧往右腿方面,我们如果双手弹四个八度同向音阶时,身体就有一个自左至右,又自右至左的转移过程。
有了随键盘高低而变化的身体左右动;这些动作在乐曲中是千变万化
有了随键盘高低而变化的身体左右动;又有了随力度大小而变化的身体前后动,这些动作在乐曲中是千变万化的,由此,我们的灵活身体调节就能使身体形成像一棵风中摇摆的树,安静的乐曲,身体的动作也会安静,而变化幅度大的乐曲,身体也会有相应幅度较大的动作,这是合理的,也是一致的。 在考级和教学中,会发现有的学生弹琴身体后倾,使不上劲,造成声音力薄;有的学生弹琴时身体较板,不善调节,弹出来的音乐平淡而缺乏变化,常是显得无动于衷,这跟内心音乐感和由引产生的必要身体调节都有关系; 也有的学生弹琴时,人在琴凳上挪来挪去,不会坐稳在中间,身体再左右摇动;在程度和级别高一些的学生中,由于身体不会协调用力,而弹不出较强和丰厚的声音,乐曲做不出高潮,缺乏应有的强弱变化......这些毛病,无不和身体的是否协调有关。
瑟中国八类古典乐器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
瑟 中国八类古典乐器 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琴与瑟相比,“琴”体积较“瑟”为小,音量较小,弦也较少,用于当着客人的面演奏。演奏者或为主人,或为妙龄女郎。“瑟”体积大空腔大故音量大,弦多则音色变化多,用于帷幕后面隐匿处作为背景音乐的演奏,目的是给宾客饮酒谈天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而非用于专场音乐欣赏会,所以演奏员可以是技术娴熟的老叟老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