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
贵州简称“黔”。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公元前475-前221)时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积在今贵州的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秦王朝在此设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的由来。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贵州是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
贵州是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 中国工农曾先后五次进入贵州,足迹遍及全省六十余个县、市的山山水水。
──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七军,1930年春曾转战黔桂边,攻克榕江城,谱写了光辉的新的一页;
──洪湖、湘鄂西的红三军( 红二军团),1934年 6月长途转战来到贵州, 开辟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担负长征先遣任务的红六军团,1934年 6月在印江木黄与红二军团胜利会师;
长征文化旅游是名符其实的红色之旅
长征文化旅游是名符其实的红色之旅。其中主要的参观游览和纪念凭吊的景点有黔北的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的各个渡口、乌江天险、凤凰山坟等, 黔东南的榕江大捷红七军军部旧址, 黎平会议会址, 黔东红三军建立的黔东特区根据地( 印江、德江和松桃),还有红征在贵州转战经历过的许多乡村城镇以及遗留的珍贵、红征时流传的感人故事、老百姓歌颂英勇史迹的民歌诗文等都是长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文化的宝贵资源。
多民族聚居的贵州各族人民创造了各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
由于民族文化的交融,多民族聚居的贵州各族人民创造了各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他们运用鱼、牛肉、、山蔬创造了众多佳肴,组成了千滋百味的民族菜。
贵州民族菜辣香异酸、古朴醇厚、野趣天然、风味独特,洋溢着浓厚的民族风情。
贵州各民族都喜食辣椒,并利用自然发酵酸烹饪的菜肴,具有一辣二酸的民族特色,可谓“辣出品位,酸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