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形圈选用时考虑的因素
1工作介质和工作条件
2首先考虑产品与工作介质的相容性,然后考虑密封处的压力、温度、连续工作时间、运行周期等条件,使用在旋转场合还要考虑因摩擦热引起的温升
3密封的形式对于轴用密封,径向安装时,应使O形圈内径与被密封直径间的偏差尽可能小;对孔用密封, 应使其内径等于或略小于沟槽直径。5m/s时,需要考虑拉长橡胶圈受热后收缩的现象,应选择密封使其内径比被密封轴径约大2%。轴向安装时,还需考虑压力方向,内部压力时,O形圈外径应比沟槽外径大约1%-2%,外部压力时,应使O形圈内径比沟槽约小1%-3%
4影响密封性能的其他因素1) 硬度:决定O形圈的压缩量和沟槽允许挤出间隙2) 挤出间隙:与系统压力、O形圈截面直径及材料的硬度有关,相关性见表格3) 压缩变形:有压力的情况下,为防止出现塑性变形,O形圈允许的压缩量在静密封中约为30%,在动密封中约为20%4) 预压缩量:为保证O形圈在沟槽中的密封性,应预留一个初始的压缩量,相对于截面直径的预压缩量,通常在静密封中约为15%-30%,在动密封中约为9%-25%5) 拉伸于压缩:对于孔用密封,O形圈处于拉伸状态,允许拉伸量为6%,对于轴用密封,O形圈沿其周长方向受压缩,允许周长压缩量为3%
5. O形圈作低速旋转运动及运行周期较短的旋转密封,当圆周速低于0.5m/s时,O形圈的选择可按正常设计标准:当圆周速率大于0.5m/s 时,需要考虑拉长橡胶圈受热后收缩的现象,应选择密封使其内径比被密封轴径约大2%

O形圈密封失效形式及原因
1 密封失效形式:主要有密封接触面间存在轻微渗漏;断裂、变性硬化;结构设计和选型不当;沟槽加工质量不良;安装和使用不正确。
2 密封失效的原因密封接触面间存在轻微渗漏,其主要原因是O形圈硬化而失去弹性,接触压力减弱;试验装置能再现实际使用中遇到的气候条件,如光晒(以灯光照射代替)、雨淋(以喷水代替)所以,在、模拟条件下的加速老化试验光源采用紫外光或碳弧灯。密封圈截面直径过小或沟槽深度过大;预压紧力不够。断裂失效,其主要原因是密封圈硬度过大,弹性不足;公称直径过小,安装时存在拉伸应力;截面直径与沟槽宽度不匹配,是密封介质压力无法通过O形圈传递到密封接触面:密封面间间隙过大

解决措施
(1)改进平板硫化剂测温点与温控传感系统,使模具型腔内的温度与仪表显示温度相吻合。
(2)对模具表面损伤部位及时进行维修,生产商采取保护与防止模具表面损伤的措施,避免模具表面损伤。
(3)模具表面定量定时进行清洗、抛光保证模具表面应有的光洁度。
(4)改进模具排气线与排气孔的布局,纵横贯通,分布趋于合理,适当加粗排气线条,加大排气孔直径,增强排气效果。
(5)优化模具论侧沟槽、导角处的设计,减轻胶料在此处产品涡流、重叠现象。
在通过对橡胶硫化产生气泡原因的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整改方案,加强原材料的使用与管理,规范胶料混炼加工,改进工艺操作,优化模具设计等措施的实施,橡胶表面、胶层间、花纹上、钢丝帘线中间产生气泡、明疤质量缺陷显著下降,提高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