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炉的二次短网一般由铜排,软铜缆,导电铜管等搭接组成,在搭接处会形成较大的接触电阻,长期通电后接触电阻又会成倍增加,是电炉短网节电改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减少短网搭接处的接触电阻,国外一般采用镀银或镀锡的方法,国内也有采用镀锡的方法来减少电炉二次短网接触电阻损失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短网搭接表面采用镀银或镀锡工艺的本身也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和***,且效率低。 若在二次短网搭接涂敷导电膏,可大降低接触电阻,节电效果显著,且工艺简单,现场施工十分方便,一般可降低接触电阻1/3 ~ 1/2 。

导电膏的应用
电气连接中接触电阻的形成
在大气中铝材、铜材表面会生成三氧化二铝、氧化铜氧化膜,这些氧化物的导电性能极差,电阻率可达1×107~1×1010Ω?m且不易去除,这将大大增加接触区域的无机膜接触电阻(简称膜电阻Rb)。
在显微镜下观察导体的表面和连接处,其表面存在许多坑洼,导电体间的连接实际上是点接触,当电流流过时,电流线发生剧烈的收缩现象,形成束流电阻RS(图1)。导电体接触面膜电阻Rb 和束流电阻RS之和即构成了接触电阻Rj
导电膏的涂敷加工工艺涂敷时,办公环境应无飞舞的灰尘,无凝露现象并维持干躁,以确保擦抹品质。(1)、表面在涂敷前须用砂纸或钢刷开展打磨。镜面加工、大的黑点、油渍和空气氧化膜,表面维持整平。(2)、打磨后的触碰再用整洁的纯棉纱上无水乙醇或丙tong擦洗整洁,待蒸发后匀称涂上一层厚约0.3mm的膏状,随后将表面重合,并按基本将螺帽扭紧(不可使表面太紧而形变,试验得到钢筋搭接处的正压力为5-10MPa)。
导电膏导电机理及作用
1.涂敷导电膏的电接触面上,因导电膏内的微细导电物质颗粒充填接触面上的微细空隙,也极大地改善了导电和导热情况;
2.导电接触搭接面上涂敷导电膏后,外部压力致使导电粉末物质填料在粘合基面上被尽可能的压挤在薄层内。因此使导电微细粉粒不再呈***游离的存在和不相互继续接触的状态了,而是连接成导电的无限网状的导电通道,使导电通路更大,导电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