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配机器人的特点、规格及应用
装配机器人是为完成装配作业而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种类中适用范围比较广的产品之一。
装配机器人是柔性自动化装配系统的核心设备,由机器人操作机、控制器、末端执行器和传感系统组成。其中操作机的结构类型有水平关节型、直角坐标型、多关节型和圆柱坐标型等;控制器一般采用多CPU或多级计算机系统,实现运动控制和运动编程;搬运作业是指用一种设备握持工件,是指从一个加工位置移到另一个加工位置。末端执行器为适应不同的装配对象而设计成各种手爪和手腕等;传感系统又来获取装配机器人与环境和装配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常用的装配机器人主要有可编程通用装配操作手



UR机器人
UR机器人共有两款型号——UR5及UR10。UR5自重18公斤,负载5公斤,工作半径85cm;UR10自重28公斤,负载10公斤,工作半径130cm。这两款机器人均可以自由地在生产区域移动以便执行不同任务。UR机器人符合合作型机器人的ISO标准,一旦人与机器手臂接触,UR机器人就自动停止工作。在碰撞中,UR机器人仅会产生少于上限规定的150牛顿的力。早在2009年便发明了业内***早的“合作型机器人”——UR机器人——的艾斯本。因此,UR机器人在大多数应用中都无需安全围栏,目前有80%的UR机器人工作生产线都没有使用安全围栏。当然,在任何应用中,都需要对机器人或其他机器所使用的工具进行的风险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安装安全围栏。

民用
在1967年日本召开的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就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一是森政弘与合田周平提出的:“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从这一定义出发,森政弘又提出了用自动性、智能性、个体性、半机械半人性、作业性、通用性、信息性、柔性、有限性、移动性等10个特性来表示机器人的形象。另一个是加藤一郎提出的具有如下3个条件的机器称为机器人:1.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受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3.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例如,油管接头螺纹加工完毕后,将环规旋进管端,通过测量旋进量或检测与密封垫的接触程度即可了解接头螺纹的加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