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候钢材质介绍
耐候钢材质
1、铁素体不锈钢。含铬12%~30%。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 , 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
2、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18%,还含有 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
3、奥氏体 -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
4、马氏体不锈钢。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
耐候钢的国外发展历史
☆ 20世纪初开始研究,起源于欧美;
☆ 1900年欧美科学家先发现Cu可以改善钢在大气中的耐蚀性能。
☆ 1933年美国的U.S.Steel公司首先研制出耐腐蚀高抗拉强度的含Cu低合金钢--Corten钢,并在60年代不涂漆直接应用于建筑和桥梁。
☆ 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高Cu、P加Cr、Ni的Corten-A系列和高Cu、Cr、Mn合金化的Corten-B系列。
☆ 在60-70年代耐候钢便在欧美得到了广泛应用。
☆ 当前的耐候钢均是在Corten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有的为提高强度加Nb、有的为提高焊接性能降P加Mn等等。
耐候钢的火焰切割工艺
厚度大于50mm的耐候钢一般采用火焰切割,也叫氧气切割。其工艺大体如下:
(1)根据耐候钢的厚度安装适当孔径的割嘴;
(2)将氧气和燃气压力调至规定值;
(3)用切割点火器点燃预热焰,接着慢慢打开预热氧气阀,调节火焰白心长度,使火焰成中性焰,预热起割点。
(4)在切割起点上只用预热焰加热,割嘴垂直于耐候钢表面,火焰白心端距耐候钢表面1.5~2.5mm;
(5)当起点达到燃烧温度(辉红色)时,打开切割氧气阀,瞬间就可进行切割;
(6)在确认已割至耐候钢下表面后,就沿着切割线以适当的速度移动割嘴继续往前切割;
(7)切割终了时,先关闭切割氧气阀,再关闭预热焰的氧气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