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室大棚建设场地在地下一米深的范围内应无较大石块、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等障碍物,建设方按照温室建设的要求做好五通一平工作,即通水、通电、通道路、通电话、通排水、平整和压实场地。在未获得场地地质描述或勘察报告前,建设单位暂时按照持力土层容许承载力标准值≥80kpa,地下稳定水位在±0.000下1m进行设计和作概算。温室四周一圈采用高0.24米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以防止腐蚀钢结构立柱。设计参照***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首先,在土建基础设计之前获得当地的冻土深度,就是当地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大深度;基础的埋深只要超过这个数值就行。当然,具体的尺度取决于构建的大小和工程需求。

埋设立柱是在大棚建造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立柱点选择的原则是要把握横成一线、竖成一线。为了这一要求能够达到,***建棚队进行多采取“拉线”法。而非***建棚队进行则可能会“估摸着”,如此便会造成不在同一条直线立柱埋设点,使大棚使用寿命降低,棚室操作、管理甚至会危及到。 埋设立柱时,土壤中固定其底部非常重要。棚体的牢固性被立柱的固定性决定,如果固定不好立柱,棚体轻则造成凹陷,重则造成整体塌陷棚体。首先,埋设立柱前土壤需要踏实。立柱埋设时,一些不正规的建棚队会图省事而省略踩实土壤这一步。在埋设立柱前,大棚地面土壤疏松使大棚埋设立柱后极其不稳定,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立柱倾斜甚至压塌的情况。这一问题为了解决,正规的建棚队是这样做的:用水灌一下在埋设立柱的附近,土壤会在水灌上后有一定程度的下陷,然后踩实土壤之后再打眼取洞。其次,要垫上一块砖头在洞眼的底部,以免塌陷立柱。 温室大棚建造过程中的一个细节问题是墙体内外坡太陡。温室大棚墙体内外坡被一些菜农建造的太陡,甚至有的无坡向,墙体呈垂直。在当地据菜农讲,建成温室大棚墙体带坡向的,棚与棚之间的土地必然要多占用,也减少了不少棚内的种植面积。考虑占用土地多少,菜农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若考虑蔬菜生产的角度,太陡的棚墙体内外坡就显得不合理了。其有两个原因:一是墙体内侧坡无坡度或太陡,墙体的总表面积减少了,白天墙体的蓄热量进而降低了,易影响棚(夜)温,蔬菜不利于正常生长、发育。二是东西墙内侧坡无坡度或太陡,一天之中,易被东西墙所遮挡是早晨或晚上棚内光照,并且随着墙体坡度的减小而增加遮挡的时间和面积。棚内光照不足,蔬菜的光合作用将受影响,其产量及品质会降低。另外,墙体内外两侧有坡度,呈梯形墙体,棚室的牢固性又可增加。

1、管理软件。它带有图形用户界,用于监视和控制气候控制器和施肥混合器,并提供多种测量和采集气候和灌溉数据的可能性及报警功能:在适当的时候,管理软件还能按计划改变气候环境,能同时输入同一生长时期的所有的气候参数的变化值。
2、电气控制柜。接收温室气候控制器的自动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执行马达,如风机、开窗马达、遮阳马达等,还可提供手动操作功能。
3、气候计算机。该计算机是整个温室自控系统的核心,它通过对温室的天窗、内遮阳、外遮阳、侧窗、、施肥、加热、降温等的调控,实现对温室内的温、湿、光、水、肥、气的调控,从而保证作物在的环境中生长。通过管理软件及PC机,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作物的生长规律。
4、自动混肥系统。每组配置***的Ec和pH上下限报警,可以根据多种植物的不同要求提供不同肥料配方并可根据时问、光照等参数来设定灌溉时间和次数。
5、室内传感器。每个分区配置温度、湿度或c02传感器及管温传感器,及时向LcC900气候传感器提供室内环境参数。
6、一体化气象站。一体化气象站为LCC900气候计算机提供室外温度、风向、风速、光照、感雨等气象参数。气象站由温度、风向、风速、光照、感雨等传感器及变送器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