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池储能路线的选择堪称丰富
电池储能路线的选择堪称丰富,至少包括:铅酸(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三元、磷酸铁锂)、超级电容、纳基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电池技术中,储能用户和集成商该如何进行选择呢?应该基于哪些原则设计方案和长期规划?日前本刊采访了包括多位院士级***在内的人士,他们给出的解答是,储能电池一定要坚持安全的原则,具体技术路线要和场景结合,下一代电池或许更具颠覆性,值得期待。
钠硫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未形成产业化
从初始***成本来看,锂离子电池有较强的竞争力,钠硫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未形成产业化,供应渠道受限,较昂贵。从运营和维护成本来看,钠硫需要持续供热,全钒液流电池需要泵进行流体控制,增加了运营成本,而锂电池几乎不需要维护。根据国内外储能电站应用现状和电池特点,建议储能电站电池选型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不建议使用铅酸电池的原因是电池寿命问题,大品牌铅酸蓄电池在频繁充放电的情况下大约只有2.5-3年的寿命,锂电池的寿命会长很多。
重复使用率的提高意味着对电池原材料的有效回收利用
重复使用率的提高意味着对电池原材料的有效回收利用,同时对企业电池回收成本的降低,给企业自身对电池的造价成本做了有效降低,对于资金紧缺和市场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和散布的储能产业较广的企业来说,这一利好无异于雪中送炭。同时对于储能这一此前被认为是烫手的山芋来说,***人的热情将会提升,对储能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是一个不小的推动。回收能否成为久计,这关乎报废电池回收效率,更取决于回收材料可被重复利用的的价值,是否能对企业实行回收这一行为所产生的成本达到正偿付,甚至带来可观的结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