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锌是质硬而脆、塑性小的金属。铸态的锌常加入其它合金元素而组成二元或多元合金。目前用得 广泛的有Zn-A1系和Zn-A1-Cu系合金,主要用于压力铸造制造汽车、拖拉机零件。锌合金的铸造性能、机械性能和湿耐磨性能都比较好,在润滑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锌合金可以代替锡青铜、锡基和铅基巴氏合金做一般机械设备的轴承、轴套以及机床导轨和压板等各种耐磨铸件。
但是锌合金的延伸率、冲击韧性、干摩擦性能和高温性能都比较差,因此不宜于做具备上述性能要求的零件。锌合金的硬度较大,抗磨力也较好,因此要求轴应具有相应的硬度和精度。以保证其良好的跑合性能。由于它的热膨胀系数较大,所以它与轴的间隙公差应比相应的铜制品略有增加。它的抗腐蚀性能不好,不宜在有酸、碱作用的条件下工作。铝在锌中的溶解度较小,在共晶温度下 大溶解度约为1%。在室温时约为0.05%。其共晶成分含A1量为5%,共晶温度为380度。 例如当含A1为4%的亚共晶成分的合金冷却凝固时 先析出富锌相固溶体,然后在380度时进行共晶转变,生成共晶体。而其余部分则是由共析相变转化而成的富铝固溶体。因为合金的主要部分是由初生的含1%A1的固溶体所组成,而A1在Zn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下降而降低的。在压力铸造的情况下凝固速度快,固溶体中之A1在室温是处于不稳定过饱和状态。同样固溶体中之锌也是处于过饱和状态,随着这种过饱和状态的逐渐解除(自然时效),会使铸件的形状尺寸发生变化。同时二元锌-铝合金容易发生晶间腐蚀现象,所以一般压力铸造用的合金不是二元的锌-铝合金而是Zn-A1-Cu三元合金。

铸铝件合金中的合金元素添加剂会增大结晶间隔,使流动性变差。但是随着铝含量的增加,结晶热有显著提高,从而改善了流动性。例如加A110%于钛中,结晶热由327J/g提高到435J/g。ZTB32合金因含Mo31%~35%元素,结晶间隔较大,流动性差,不适用于铸造薄壁零件。添加元素含量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铸型材料及其预热温度对钛的流动性也有影响,合金与造型材料的湿润角。工业纯钛中的集中缩孔的体积为1%左右,当添加元素含量达10%时,合金中集中缩孔的体积为0.5%~1.5%。 结晶间隔宽的合金铸件在凝固过程中所形成的收缩孔通常被剩余液体中的气体填充而形成缩孔。钛合金铸件中形成缩孔的倾向性较大。随着结晶间隔的增大,合金中分散性缩松的体积也增大。钛合金的结晶间隔对铸件缩松的影响。
工业纯钛的线收缩率为1.0%~1.1%。钛合金的线收缩随铝含量的提高而增加,例如,BT5合金的线收缩率为1.45%~1.6%。钛合金的结晶温度间隔与线收缩的关系。合金元素对钛的线收缩的影响。 由于凝壳炉熔化金属的过热度较低,所以在钛合金铸件中容易形成冷隔。冷隔深度一般在0.1~1mm范围内。铸钛的弹性模具和线膨胀细数下,高温下的强度较高,因而抗热烈性好。铸件表面产生冷裂的原因与浇注过程中钛液和铸型互相反应或铸件表面和间隙中的气体杂质起反应形成“a层”有关。铸件表面的“a层”很脆,极易生产表面冷裂。

铸造的定义是什么?
铸造就是熔炼金属, 首先应当制造铸型,然后将熔炼好的金属液体浇入铸型腔内,待金属液体凝固后获得具有形状、清整处理后得到尺寸和性能的金属零件。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 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铸造是现代装置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一般来说金属型铸造的种类造型方法也有很多种,一般常用的可以分为普通砂型铸造、特种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铸造方式。
普通砂型铸造其中湿砂型铸造 为普遍,砂型铸造成本低、工艺性好、重熔 节省资源和能源, 铸铝件优先采用砂型铸造,主要原因是砂型铸造较之其它铸造方法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等特点。普通砂型铸造还包括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等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