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本求源,漫画自诞生那天起,就标志着它的艺术血统,据史料记载,早在十五世纪的欧洲一些夸张变形人物形象就出现在了绘画作品中。漫画的转型期:1974-1982年,此一阶段的主要特色在于漫画推广活动的办理及国际漫画文化的交流,前者以台北市新闻处于1974年举办之中国当代漫画展为例,参与的漫画家多达八十九人且观赏民众亦达十五万人次。有史可查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出名画家达·芬奇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画家威廉·贺加斯在他们的素描稿和油画中频频出现一些夸张变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贺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时髦婚姻》、《性格与漫画》等,标志着近代西洋漫画的形成。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尤其时至今日,互联网领域从事漫画领域研究的人大大增加,单纯的漫画***是不能保证从业者的生活的,漫画只有和商业结合产生经济效应后才获得长足发展,于是产生了杂志漫画营销、书籍漫画营销、音像漫画营销、动画漫画营销等多种漫画营销形式。按照篇幅以表现形式分类有单幅漫画,四格漫画,剧情漫画(连环漫画)等不同的形式:单幅漫画--只由一幅绘画作品组成。
如今又出现了一种更加新型、更符合商业发展需要的漫画营销形式网络电子漫画杂志,以礼品及网络书籍形式进行传播,并且反复利用。

根据李阐的说法,将台湾漫画史初分为:
萌芽期:1945-1949年,以陈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画集团成员 四大编辑陈家鹏、王花、叶宏甲、洪晁明及漫画专栏的作家:包括陈定国、梁梓义、华王儿等笔名可称为台湾本土的代漫画家,而此时期的代表作还包括了:漫画家王朝宗创作的《水浒传》 为台湾光复后本连环漫画单行本。根据企业单位和市场不同需求把主题课程设置为:游戏角色原画、游戏场景原画、商业插画、动漫原画、手绘相片、手绘插画,还有针对零基础入学的学员设置的传统美术课程。1949年经历二二八事件后,台湾漫画也一片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