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电机线圈组的接法
1.隐极接法
隐极接法是使每组线圈组不但各自形成磁极,而且相邻两组线圈组之间还形成磁极,所以线圈组数为磁极数的一半.
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相、24槽、4极、节距Y为6、q=2的隐极接法.每相线圈组数是2,并且构成同极性,如N、N极,而S、S极是在相邻两线圈组之间构成的.磁力线的特性是封闭的,磁极是成对存在的,所以S、S极是在N、N极之间构成的无形磁极,这就是隐极接法的称呼来源.这种绕组所产生的极数为极相组数的2倍,其绕组连接规律是每相邻线圈组以首、尾相接,为正向串联.
极距τ
沿电机定子铁芯内圆每个磁极所占有的距离称为极距τ,即
式中 D为定子铁芯内径;p为磁极对数,2p称磁极数。
极距τ也可以用每一磁极所占的定子槽数来表示,若定子铁芯槽数为Z,则
线圈及节距
线圈是组成交流绕组的单元。线圈可以使单匝,也可以是多匝串联而成,每个线圈有首端和末端两引出线。如下图示:
每一线圈有两个直线边,称为有效边,分别放置在定子贴心的两个槽内。它们在定子圆周上的距离称为节距,用y1表示,一般用槽数计算。为使每个线圈获得较大的电动势,节距y1应接近极距τ。y1=τ的绕组为整距绕组。y1<τ为短距绕组。
三相的计算公式:
P=1.732×U×I×cosφ
(功率因数:阻性负载=1,***负载≈0.7~0.85 之间,P=功率:W)
单相的计算公式:
P=U×I×cosφ
空开选择
应根据负载电流,空开容量比负载电流大 20~30%附近。
P=1.732×IU×功率因数×效率(三相的)单相的不乘 1.732(根号 3)
空开的选择一般选总体额定电流的 1.2-1.5 倍即可。
经验公式为:
380V 电压,每千瓦 2A,
660V 电压,每千瓦 1.2A,
3000V 电压,4 千瓦 1A,
6000V 电压,8 千瓦 1A。
3KW 以上,电流=2*功率;3KW 及以下电流=2.5*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