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无损探伤方法
无损探伤是无损检测(包括探伤、测量、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材料、工件或组件进行非***性检测和分析,以发现材料和构件中非连续性宏观缺陷(如裂纹、夹渣、气孔等)为主要目的的检验。
无损探伤的方法种类较多,在实际应用中较普遍的为超声探伤、射线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五种常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红外监测、声振检测、激光全息摄影、微波探伤、同位素射线示踪等非常规探伤技术.
射线探伤(RT):射线通常指Χ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中子射线等,其基本原理(图1-1):射线在穿过物质的过程中,会受到物质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因物体材料、缺陷和穿透距离的不同,射线强度将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这样,当把强度均匀的射线照射到物体的一侧,使透过的射线在物体另一侧的胶片上感光,把胶片显影后,得到与材料内部结构和缺陷相对应的黑度不同的图像,即射线底片。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终确定物体缺陷的种类、大小和分布情况。射线探伤适用于体积形缺陷探测。如气孔、夹碴、缩孔、疏松等,对片形缺陷检测较难。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超声波探伤的原理:超声波探伤是依据定向辐射超声波束在缺陷界面上产生反射或使透过声能下降等原理,通过测量回波信息和透过声波强度变化来指示伤损的一种方法。
超声波一般知识:
声音:是由于各种声源(如演奏小提琴时,声源即为被擦动的那根弦)的振动通过空气等弹性介质传播到耳膜引起的耳膜振动,牵动听觉***,产生听觉。
声源的振动有快有慢,通常用每秒内的振动次数即“频率”来衡量,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只有当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振动才能引起听觉。
人们把能引起听觉的机械振动称为声波,频率大致在20Hz~20kHz(即20000Hz,1kHz=1000Hz)。
频率低于20Hz的机械波称为次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