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原则概括了“定时、定温起火”、“定时、定温落火”的工艺理念,是对《烟台试点》和《永川试点》的完善和发展,“前缓、中挺、后缓落”的理念主要适用于入池淀粉浓度较高的发酵酒醅,如汾酒的清蒸二次清的“大米查”,续米查发酵的“粮米查”。以汾酒大米查纯粮发酵为例,主要控制手段只有一个入缸温度,设每年9月开产、6月停产为热季,12月至1月为冬季,其余月份为平季,以入缸后发酵对时(24 h)来表达,热季利用半夜或凌晨,控制入缸温度在14 ℃以下,能低则低,控制在5~6对时,顶火温度达到32~33 ℃适合,挺火1~2对时,入缸后7~8对时开始缓慢落火,入缸后12~14对时落火至24 ℃以下;平季在酒醅入缸后7对时,使顶火温度达到30~32 ℃刚好,9对时开始缓慢落火,至入缸后15~16对时使落火温度达到24 ℃以下,冬季控制在入缸后9对时使顶火温度达到26~28 ℃,中挺时间挺足2对时,入缸后15~16对时使落火温度达到24 ℃以下,至出缸时酒醅温度应不低于21 ℃。“粮米查”发酵,可利用底醅来调整入池淀粉浓度,再控制入池温度的高低,就更容易做到“前缓、中挺、后缓落”,可与合理配料相结合,灵活掌握不同季节所应掌握的入池温度,其升温原则为:正确的入池温度应为入池后1对时酒醅不升温,也不降温,升1 ℃,入池后7对时达到顶火温度32 ℃;由宋开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黄酒的生产局限于南方数省,南宋时期,烧酒开始生产,元朝开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黄酒生产逐渐萎缩,南方人饮烧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黄酒生产得以保留,在清朝时期,南方绍兴一带的黄酒称雄国内外。8~9对时开始缓慢落火,入池后15~16对时将落火温度降至24 ℃以下。
原理特性
1、该机采用专用灌装阀,大功率真空泵,包装灌装后液位一致。
2、灌装时密封瓶口,液体沿瓶壁下流,有效控制了灌装时液体冲击引起的泡沫,防止液体外溢。
3、该机变频调速,灌装速度快,设有过载保护装置,卡瓶停机,开机软启动,采用弹性托瓶装置,减少瓶子的破损。
4、灌装量调整靠加减灌装阀上的垫片调整,方便快捷。
5、该机灌装范围大,灌装量可在100-1500毫升调整。
6、适用瓶子高度范围广,可在100-380毫米之间调整。
7、主要密封件由进口硅胶制造,主要零件由符合食品卫生304不锈钢制造。
8、灌装阀容易拆卸,清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