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汉服传承:形制在变,内核不变
从夏商西周开始,及至当代,几乎各朝代的变更带来的是服饰的巨大改变。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因当时的工艺、审美取向而有着自己独特的服饰。
商周时期,奠定整个服饰文化基础,后世服饰的演变基本从此开始。在服饰材料上,商代已经出现丝麻织物,精致的绸、锦、纱均已面世。在服饰形制上,形成上衣下裳延绵数千年的传统。
东汉荀爽的《九家易》言:“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衣裳是当时人们主流价值观的外现,心有乾坤,庄重典雅。在服装制度上,形成冠服制度和服章制度,在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的衣裳,以示尊重和彰显身份等级。
及至春秋战国,衣裳愈发华美。织绣工艺的进步让布匹锦缎的种类多了不少,而且随着衣裳的愈加精美,人们开始注重配饰上的搭配。佩玉喻君子之节气,佩剑喻君子之仁正。虽出现深衣这一上衣下裳相连的衣物,但制作上仍是分别剪裁再缝合,以示祖宗之训不可违。
织绣工艺
秦汉时期,汉服已基本形成系统的体系,建立舆服制度,不同的阶段需穿着不同的服饰,身份等级差别明显。同时,汉朝强大的国力影响到周边各国,汉服由此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随后,多民族的融合使少数民族的服饰融入到汉衣冠中,服饰种类丰富。南北朝时的短打、隋唐时期的襦裙、宋元金时的胡服,层出不穷,既不改旧制,又展现出新面貌。
直到清朝剃发易服,男子改穿满族服饰,汉服逐渐衰微。彼时,女性的服装和道士所穿保留明代款式。但晚清时期,西方文化涌入,革命思潮兴起,传统服饰逐渐消失,改为穿着更具时代特征、展示个人价值追求的服饰,如中山装、旗袍等。
虽服饰一直在演变更替,但本质上仍是价值观的外现。汉制上衣下裳一直沿用至清代,其内涵早已深刻在骨子里,而华夏气节从未改变过。
浅谈几种汉服常见布料及优缺点
涤纶:这类布料厚度适中,很耐糙,布料不易坏,形态硬挺,垂坠感一般,抗皱性好。适合做春秋季节的袄子。
欧根纱:纱质,布料表面有细孔,面料比较硬挺,飘逸薄透,容易脱丝破洞,不够亲肤,垂感不好,推荐做裙子外层,但是做裙子会比较蓬。
绸缎:布料偏厚,常做春秋衣服,垂坠感好,有些布料具有光泽感,布料质感软,手感顺滑,不易皱。布料花纹多样,常见的有提花和织锦。适合做上衣和马面裙子。
莹雪丝:光泽感很强,带有珠光。布料很软糯,垂感好,不易皱,做裙子好打理。价格便宜,缺点是极易起球,不太亲肤。
韩国纱:涤纶料子,纱质,色彩亮丽,反光度好,质地柔软又有垂度,稍微挺阔,薄透,不可单穿。可以用来做裙子,褶子难以定型,弹性较大,质感轻盈,垂感不够好,不易皱,易静电,易抽丝。适合下装,不推荐做上衣。
真丝:真丝是一个大范围概念,真丝有非常多的分类,这里介绍的是真丝的一般特征。真丝价格比普通价格贵,一般真丝通常是纯色,无花纹,手感柔软,吸汗吸湿,单层会薄透,适合做亲肤衣料,内衬,缺点是真丝非常脆弱,需要护理。
真丝裙子
桑波缎:真丝提花面料的一种,是在真丝上织出图案的布料,布料凹凸有致,花纹古典,质地柔软、细腻、爽滑,光泽度好。价格比真丝稍贵,常用来做外衣。
汉服厂家批发 汉服代工生产 汉服招商加盟 重庆汉服定制
浅谈“汉服”的文化内涵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较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汉族古代的袍服较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的兴趣。
以较典型的深衣为例,其形制必须符合“规、矩、绳、权衡”。深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12幅,以应一年有12月之意,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形以应方,这代表做人要有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衣带下垂很长,一直到脚踝,代表正直,下襟与地面齐平,代表权衡。包含很多儒家思想。
当人穿上汉服,自然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汉服里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受“儒、道、墨、法”等纵横诸家的哲学思想,道德的影响充分在服饰里体现出来。追求平和自然,与世无争,宽厚仁爱的境界,塑造了“汉服”天人合一,飘逸洒脱的风格。“汉服”也体现出穿着者的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
汉服中其中的搭配
汉服又流行于今天,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我们对汉服的了解也不是全方面的,这里先给大家了解汉服中的襕衫和贴里。
襕衫是汉服中众多款式的一种,于当时是为士人所使用,襕衫既是汉服的款式的一种,同时也是和汉服一样开始唐朝,兴盛在宋明期间,更多是男士长衫,为学子所用,它没有袖头,上是圆领或者是交叉领,下摆处有一横襕。是以白色细腻的布,腰间加上束带,古时候多用于进士,国子生,秀才等装束。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襕衫在我们现在都会用于男士***礼等一些场合。
贴里作为汉服的一部分,它出现在明朝时期,是在腋下有系带的袍子,一般是在圆领,褡护下面。又叫做帖里或者是贴裹,就像是深衣,上面是衣下半部分是裳。
除此之外,在明代时期中士庶人群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明代大士一般是将贴里穿在大袍里面,也可以在褡护下面。根据贴里的制作,可分为大褶,顺褶,旋褶,贴里上的褶子可以使袍子神宽广的下摆,微微向外张开,显得我们更端庄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