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之而来的两个结论:工业4.0阵痛,及“平台 手艺人”模式
这两类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趋势很可能会重塑我们的社会形态。
寡头式的中心化加上工业4.0,终会导致生产无差别商品的企业极度精英化,凡是可以不依赖于创造力、想象力的东西终都会被计算机取代,形象来讲就是有一堆机器人把那些不需要太高智能的活都干了,后剩下的只是电脑无法战胜人脑的工作,比如依赖于想象力和判断力的,这注定会是gao端工作。这进一步意味着制造业所能吸纳的就业人数会越来越少。0”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上下游各种数据的gao效联动,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才是更高的。
互联网公司靠什么***:一季度阿里总收入同比增60% 腾讯增55%
新财报显示,我国互联网公司的两大巨头阿里和腾讯发展迅猛,京东、微博和网易等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发展既有消费升级的因素,也有其自身战略的贡献。在渠道扁平化的变革下,上游都希望能直接面对下游,撮合、代销和直营,都是解决中小买家的供应链服务问题,但是不同模式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一样。随着互联网公司不断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以及在新业务上开疆扩土,也将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变化
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家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新一季财报中充满了“闪亮”的数字。
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2017年1月份到2017年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团总收入同比增长60%,达到385.79亿元,全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为1582.73亿元,同比增长56%。2017年季度,腾讯总收入为495.52亿元,同比增长55%。净利润为144.76亿元,同比增长58%。供应链服务然而B2B电商目前仍存在大量问题,如何在B2B大流中站稳脚跟。以新一季收入计算,两家公司合计每天收入达9.8亿元。
除了两家“羊”之外,京东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盈利,微博月活跃用户达3.4亿,超过推特成为***用户规模更大的***社交媒体公司,网易在线游戏业务单季收入首度超百亿元……随着信息消费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它们同样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在这些“钵满盆盈”的真金白银之外,各家互联网公司新一季财报还透露了什么信息?又为我国消费升级和信息消费进一步扩大给出了怎样的提示?
核心业务高速增长
从企业到产业B2B,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过去我们研究供应链架构,往往以企业为对象,从单一链条展开,关注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链主)与非核心企业(链属)之间如何进行有效协同,从而提升单一供应链的效率和价值,并与其它供应链展开竞争。
商业逻辑
为了确保竞争优势,企业往往拒绝共享。因其体系封闭,内生循环,笔者将其称之为“封闭式企业供应链体系”。
近几年,伴随着供应链上第三方(如物流、***、信息服务方等)的服务水平和整合能力的大幅提升,供应链架构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拓展,出现了产业/平台供应链的概念。
在供应链网络中,产业B2B平台方同时为多条供应链服务,他们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增值服务,吸引了大量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平台,形成了“企业(N) 产业平台(1) 企业(M)”的模式。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平台往往强调共享。因其体系开放,外生循环,笔者将其称之为“开放式产业平台供应链体系”。
弱小受欺,被动挨打。以物流企业为例,前些年我们参加物流行业的峰会,听到多的就是“钱难赚”、“客户少”、“压力大”。然而这几年情况大为改观,许多转型的物流企业如今做得风生水起,一下子变成了人人羡慕的“高富帅”。特别是对于垂直型B2B来说,大多专注于实现行业的中间环节,完成资源整合,提升整个产业链效率。其业务线也从过去单一的物流服务,拓展到了信息化,甚至是投融资等过去只有***机构才有权利玩的“高大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