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层***与性能:
氮碳共渗***由化合物层和扩散层组成。
一般,化合物层厚度约2~25μm。
1.化合物层氮碳共渗层外层在硝i酸酒精腐蚀以后发亮,几乎看不出***。其组成相将随钢种而变。
碳钢中化合物层是由Fe2~3N、FexCyNz、Fe4N和Fe3C相组成,而合金钢中化合物层是含Cr、Mo、AI等氮化物和合金氮碳化合物组成。
2.扩散层
连接在化合物层下的是氮碳共渗层的其余部分,大多呈界限清晰的明显过渡形式,其组成也随钢种而变。
碳钢中扩散层是由α-Fe、Fe4N、Fe3(CN)组成,而合金钢除α-Fe、Fe4N外,还由合金氮化物(如AlN、CrN、MoN等)与(FeMe)3(N、C)组成。
碳氮共渗的工艺路线是什么!
??氮化工件工艺路线: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除应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
??由于氮化层薄,并且较脆,因此要求有较高强度的心部***,所以要***行调质热处理,获得回火索氏体,提高心部机械性能和氮化层质量。
??钢在氮化后,不再需要进行淬火便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大于HV850)及耐磨性。
??氮化处理温度低,变形很小,它与渗碳、感应表面淬火相比,变形小得多
氮碳共渗工艺的优点:
1)氮碳共渗层硬度高,碳钢氮碳共渗处理后渗层硬度可达570~680HV,模具钢、高速钢、渗氮钢共渗后硬度可达850~1200HV;渗层脆性低,有优良的耐磨性、耐疲劳性、抗咬合性、热稳定性和耐蚀性。
2)工艺温度低,且可不淬火,工件变形小。
3)处理时间短,经济性好。
4)设备简单,工艺易掌握。
存在的问题是:渗层浅,承受重载荷零件不宜采用。
模具的氮碳共渗热处理方法
氮碳共渗工艺是在液体渗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氮碳共渗是在含氮化物的盐浴中进行的。由于处理温度低,一般为500~600℃,过程以渗氮为主,渗碳为辅,所以又称为软氮化。
氮碳共渗工艺也有气体、液体和固体氮碳共渗工艺。使用较多的是气体氮碳共渗工艺,尤其是以尿素、甲酰胺、三乙i醇胺为渗剂的气体氮碳共渗为多。目前国内外采用比较多的是低温气体氮碳共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