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楮树取皮,于春末夏初剥取。树已老者,就根伐去,以土盖之。来年再长新条,其皮更美。凡皮纸,楮皮六十斤,仍入绝嫩竹麻四十斤,同塘漂浸,同用石灰浆涂,入釜煮糜。近法省啬者,皮竹十七而外,或入宿田稻稿十三,用药得方(1),仍成洁白。凡皮料坚固纸,其纵文扯断如绵丝,故曰绵纸,横断且费力。其上一等,供用大内糊窗格者,曰棂纱纸。此纸自广信郡造,长过七尺,阔过四尺。五色颜料,先滴色汁槽内和成,不由后染。其次曰连四纸,连四中白者曰红上纸。皮名而竹与稻稿参和而成料者,曰揭帖呈文纸。坚固的皮纸,扯断纵纹就像丝绵一样,因此又叫做绵纸,要想把它横向扯断更不容易。

要想把自己的篆刻作品留存下来,拓边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历代的篆刻家大多是用棕刷(俗称棕老虎)来刷边款。拓边款首先是在边款面上覆上一张连史纸,然后用毛笔蘸一点清水使连史纸和边款面粘在一起,然后用拷贝纸吸走多余水分,再在连史纸上覆一层拷贝纸,持棕刷在拷贝纸上来回平刷,刷过以后,拷贝纸上会出现明显字的凹糟,后将拷贝纸取下持拓包在连史纸上拍打,拓好后待墨干慢慢揭下连史纸,这样就算基本完成。连史纸是一种产于福建省连城县的手工书画纸,它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有72道工艺,道道精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