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深度脱水是指通过***调理、真空、加压或干燥等技术,对含水率较高的污泥进行进一步脱水至含水率60%以下,甚至更低。通过使用 污泥深度脱水技术,不仅使得污泥总的数量和体积大大降低,同时极大减少后续处置资本投入和运输管理费用,更重要的是使污泥后续处置 途径更为广泛。深度脱水后的污泥具有一定的热值,可作为电厂低品位的燃料和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熟料,实现稳定、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 用。即使进行填埋,也能大幅减少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
目前国内污泥脱水装置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
(1)真空过滤
真空过滤脱水机可以连续生产,亦可自动控制,但其附属设备多,过滤滤布需定期反冲清洗,操作工序复杂,滤布亦容易堵塞,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高,一般仅用于消化污泥脱水,故本工程不宜采用。
(2)板框压滤
板框压滤脱水效果好,价格低廉,经脱水后污泥含水率较低,劳动操作强度一般,运行管理及费用适中。在本工艺设计中采用板框压滤。
(3)带式过滤
带式压滤机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污水脱水设备,滤带可回转,连续运转,污泥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但离心脱水价格昂贵、电机功率大、运行费用高。仅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工程。故本工程不宜采用。
(4)污泥干化池
严格来说污泥干化池应叫作污泥过滤场,因本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量大,所需污泥干化池面积比较大,脱水效率比较低,污泥清理不方便,污泥含水率较高,留置的污泥未经处理势必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设计中不予采纳。
我国污水厂当前的污泥处理思路主要有两个技术方向。是以消化为主导的处理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污泥处理设备设施不完备,而污泥消化在管理和设备上的要求高,我国现有的设施和技术达不到污泥消化发展的标准。导致我国污泥消化进程慢,甚至很多污水处理厂都不重视污泥消化。第二个主导技术思想则是以资源化为主导的技术方向。污泥资源化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难度不大,但是由于我国污水厂设备和成本的的限制,导致污泥没有有效资源化。我国当前的污泥处理技术思路主要以借鉴国外***技术为主,在污泥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和处理厂应该对污泥处理技术思路进行反思,借鉴国外的***思想,同时也应该进行创新,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思路。
城市污水厂的污泥处理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生产数量的增加,污水的排放也不断增长。在对污水的处理之后,污泥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污泥处理形势十分严峻。目前上海市所采取的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措施和手段还不够完善,以应急处置为主。下一步,污泥处理处置极有可能会结合城市发展要求,统筹规划考虑,因地适宜配套建设相应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在不大幅增加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成本的情况下,切实围绕“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的基本要求进行不断完善,确保城市污泥的妥善处置,并逐步向“资源化利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