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质工作压力对o型密封圈变形的影响
与上述的两项因素相比,介质的压力对于O型密封圈变形的影响更大,是所有工况中引起O型密封圈变形常见的一种情况,随着现代化液压设别的发展,液压介质的压力越来越大,O型密封圈长时间的在这种高压环境中工作中,会导致O型圈的长久性变形,这种变形是不可逆的,所以针对不同的工作压力要选用不同的材质,选择相对耐压的橡胶材料,相应的为应对较高的工作压力,耐压材料的密封圈其硬化度也会随着走高。

影响密封性能的其他因素:
1)硬度:决定O型密封圈的压缩量和沟槽大允许挤出间隙。
2)挤出间隙:系统压力、O型密封圈截面直径及材料的硬度有关。
3)压缩变形:有压力的情况下,为防止出现塑性变形。O密封圈允许的大压缩量在静密封中约为30%,在动密封约为20%。
4)预压缩量:为了保证O型密封圈的沟槽中的密封性,应预留一个初始的压缩量,相对于截面直径的预压缩量,通常在静密封中约为15%~30%,在动密封中约为9%~25%。
5)拉伸与压缩:对于孔用密封,O型密封圈处于拉伸状态,大允许拉伸量为6%,对于轴用密封,O型密封圈沿周长方向受压缩,大允许周长压缩量为3%。

密封圈内径测量尺,O型圈内径检测尺测量方便:
O型圈内径测量:测量时将被测件平放在桌子上或玻璃板上,将π尺卷成小于被测圈的内径,借助于测量辅件磁柱,置于圈内,施加一定的推力,当π尺与被测件贴合,采用游标原理读数,无需换算既可直接地读出被测O型圈的平均内径。
O型圈外径测量:测量时将被测件平放在桌子上或玻璃板上,将π尺卷成大于被测圈的外径,当π尺与被测件贴合,采用游标原理读数,无需换算即可直接地读出被测O型圈的平均外径(读数值减二个尺厚)。

O型圈有多种材质,有丁晴O型圈、氟胶O型圈、硅胶O型圈、三元乙丙O型圈、氯丁O型圈等等,那么如何让来鉴别这些材质呢?
1、耐介质增重实验
可以从购买的O型圈中取样,在确定温度后,浸泡在选定的一种或几种介质中,一定时间后取称重,根据重量变化率、硬度变化率来推断材料的种类。比如在100度机油中浸泡24小时,丁晴,氟胶,氯丁质量及硬度变化率很小,而天然橡胶,三元乙丙增重一倍以上且硬度变化很大,体积膨胀很明显。
2、燃烧法
抽取样品,在空气中烧。观察现象。一般来说氟胶,天然橡胶离火之后会灭,即使烧着火苗也比三元乙丙的要小的多。当然,如果仔细观察,燃烧状态、颜色、气味也会提供为我们很多信息。比如NBR/PVC并用胶,有火源时火劈啪的乱溅,似乎有水似的,离火自熄,烟浓且有酸味。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添加了阻燃剂但不含卤素的胶也会离火自熄,这要借助别的办法进一步推断。
3、热空气老化实验
抽取样品,放在老化箱里老化一天,观察老化后的现象。为了可以分级老化,可以逐步升温。比如150度下氯丁,天然橡胶,SBR都会脆断,丁晴、三元乙丙还有弹性。升到180度,普通丁晴就会脆断;而230度,氢化丁晴也会脆断,氟胶和硅胶仍然有很好的弹性。
4、低温法
抽取样品,用干冰和酒精制造一个合适的低温环境。把样品泡在低温环境下2-5分钟,在选定温度下感觉O型圈的软硬程度。比如-40℃下,同样耐高温耐油很好的硅胶和氟胶对比,硅胶会比较软。
5、测比重
用精密电子称,外加一杯水,一根头发丝即可。一般来说氟胶比重, 1.8以上,CR、ECO的也多在1.3以上,比重明显偏大的可以考虑是这些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