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人们饮的主要是经蒸压而成的饼茶,在煎茶前,为了将饼茶碾碎,就得烤茶,即用高温“持以逼火”,并且经常翻动,“屡其正”否则会“炎凉不均”,烤到饼茶 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失。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煎茶需用风炉和釜作烧水器具,以木炭和硬柴作燃料,再加鲜活山水煎 煮。煮茶时,当烧到水有“鱼目”气泡。“微有声”,即“一沸”时,加适 量的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否则“饮之则其味不正”。接着继续烧到水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即“二沸”时,先在釜中舀出一瓢 水,再用竹筴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如此烧到釜中的茶汤气泡如“腾波鼓浪”,即“三沸”时, 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 以“育其华”。这样茶汤就算煎好了。同时,主张饮茶要趁热连饮,因为“重浊凝其下,精华浮其上”,茶一旦冷了,“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且是饮茶时舀出的di一碗茶汤为***,称为“隽永”,以后依次递减,到第四五碗以后,如果不特别口渴,就不值得喝了。
一、地:固定有形之意。一切有形之器物皆入此范畴。如茶具的使用等。二、水:流动变化之意。一切有变化之物质皆入此范畴。如水、茶叶、茶汤的变化等。三、火:能量与推动力之意。一切因能量变化而产生的相应推动力皆入此范畴。寻得能量变化之因,方能随心所欲。四、风:因缘际会之意。冲泡过程中的一切都在相互作用,主观地使各个能力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五、空:中止一切主观介入,让潜意识去把握时机。
来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饮茶能够进步生活质量,扩展艺术范畴。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欢。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能够使肉体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化解误解和抵触,树立调和的关系等。在交融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底上又普遍吸收和自创了其它艺术方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范畴,构成了具有浓重民族特征的中华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