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波治理配电线路补偿:
线路无功补偿即通过在线路杆塔上安装电容器实现谐波治理。线路补偿点不宜过多;
控制方式应从简,一般不采用分组投切控制;
补偿容量也不宜过大,电力系统谐波治理,避免出现过补偿现象;保护也要从简,可采用熔断器和避雷器作为过流和过压保护。
线路补偿方式主要提供线路和公用变压器需要的无功,谐波治理配电线路补偿具有***小、回收快、便于管理和维护等优点,适用于功率因数低、负荷重的长线路。缺点是存在适应能力差,重载情况下补偿不足等问题。






?谐波治理设备发展历程谐波治理
20世纪20年代末,人们开始注意到电力系统非线性负载会产生谐波。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非线性负载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谐波干扰。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谐波所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谐波治理几次谐波,世界各国对谐波问题都予以充分的关注,国际上召开了多次有关谐波问题的学术会议。近40年,世界各国对电力系统谐波问题的研究已超过了电力系统自身的研究范畴,并且取得了***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前,谐波治理处于谐波治理时代。作为无源滤波器的LC滤波器,由滤波电容器、滤波电抗器和电阻器适当组合而成。因为其具有结构简单、设备***少、运行可行性高、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成为应用多的谐波治理。但其工作原理决定其存在固有缺陷。
首先,谐振频率依赖于元件参数,因此只能对主要谐波进行滤波,且LC(电容和电抗)参数的漂移会导致滤波特性改变,使滤波性能不稳,难以保证滤波效果。其次,只能***按设计要求规定的谐波成分,有时由于高次谐波的成分复杂,必须同时加入多个滤波电路,使整个无源滤波装置的体积增大、损耗增加;同时考虑到成本问题,不能仅靠增加无源滤波器数量来提高滤波效果。电网中的某次谐波电压可能在LC网络中产生很大的谐波电流。
20世纪70年代后,谐波治理进入谐波治理时代。谐波源一般为非线性负载,如整流器等, 供电系统一般为保护对象。与谐波治理相比,APF谐波治理是一种主动性型的补偿装置,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特别是基于电压源型的APF,结构简单、质量轻、损耗小、价格便宜以及容易实现多重化,从而降低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
因此,在工业领域,福建谐波治理,这种APF,通常被考虑为优先研发的应用项目。当前,有源滤波器(APF)应用于用户端电力谐波***,被认为是有效的***谐波的方法。
根据谐波测试数据选择合理的谐波治理?
由于谐波的流动、变化波动特性,一般理论上只能做简单估算。如果需要设计谐波治理,较为可靠的应该是谐波测试数据,水利工程无功补偿谐波治理,这类情况适用于已经投运设备的电网或需要增容的电网谐波治理。
当然,为了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谐波治理制定厂家需要熟悉谐波源工作原理和工艺,了解电网结构,并根据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标准中附录D的要求,采用可靠的谐波测试仪和准确的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