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无线调频大功率小功率无线调频发射机厂家项目概况
1.1.***无线调频大功率小功率无线调频发射机厂家1项目名称
-***无线调频大功率小功率无线调频发射机厂家应急广播
1.1.2***无线调频大功率小功率无线调频发射机厂家项目背景
-应急广播:指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及相关部门通过广播方式向公众提供应急信息的一种应急手段,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危机时,无线 -应急广播可提供一种迅速快捷的讯息传输通道,在***时间把灾害消息或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传递到民众中去,让人民群众在***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怎么撤离、避险,将生命财产损失降到***低,围绕 -应急广播构建的应急信息服务体系,是***应急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紧急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生态环境***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无线-应急广播:是一种通过广播通信系统向公众通报紧急事件和应对措施的方式。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十二五”期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15.4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9万亿。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国民对***、准确、及时掌握应急的信息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向公众发布应急处置和救助情况的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大。
为响应***对公共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和***对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要求体系建设的需要,无线—应急广播系统工程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提升和完善相应功能,以承载各级***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信息发布和传播能力,***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1.1.3建设目标
景颇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是***的孔雀之乡。全州辖三县两市,即:中国咖啡之乡州府芒市、葫芦丝之乡梁河县、中华翡翠毛料城盈江县、目瑙纵歌之乡陇川县和东方珠宝城瑞丽市,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22万人,平均海拔800~1300米。
无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满足***应急广播标准要求,按照***《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暂行技术要求》、《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和《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制定本方案。
1.1.4建设内容
设1个德宏州级平台、2市(瑞丽、芒市)3个县(盈江、陇川、芒市)级平台、乡镇(街道)分控平台、行政村级(社区)平台建设、自然村(组)控制点和接收终端的五级建设。
在***应急广播管理体系总体框架下,遵循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安全可靠、快速***、平战结合的基本原则,建设符合德宏州两市三县的应急广播系统。
依托云南广电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德宏***多种传输覆盖网络资源,利用已建广播电视基础条件,开展德宏州两市三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设市、县、乡、村、组五级平台和街道、自然村、组接收终端,实现五级互联互通。
无线-应急广播,是一种迅速快捷的讯息传输通道,在***时间把***或突发灾害的信息传递到民众中去,让人民群众在***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怎么撤离、避险。也是德宏州各级***加强党建工作重要的宣传途径,是传达党和***的声音,指导人们生产生活传输渠道,让各族群众了解各地发展势态,在这方面,广播传播的快捷性、开放性、强制收听性,能发挥很好的效用,因此需要一套更可靠、更安全的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杜绝系统***,防止***分子进行节目插播。因此:州委、州***建设一套完善、安全的无线-应急广播系统具有良好的重要意义。
由于应急广播应用环境具有多样性,如城区、行政村、自然村、防汛、抗灾、旅游景区等,进而不同环境对应急广播的要求有所不同,使得应急广播的信号传输模式也就具有多样性。是采用有线双向网络(IP)模式、有线数字电视(DVB-C)模式、地面数字电视(DTMB)模式,无线调频广播(FM-***)模式、有线调频广播(CATV+FM共缆)模式还是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模式,还是将上述各种模式结合,必须按照“因地制宜”、“平战结合”、“灵活联动”的思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及其特殊性要求选用相应的方案,才能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基于全州网络通达率达、IP双向的覆盖状况、调频广播的覆盖面积,或将将应急广播与雪亮工程***结合,采用DVB-C+IP+FM的模式建设具备“应急广播”、“日常广播”、“本地可视广播”、“远程可视广播”等功能的“智慧应急广播”系统。
智慧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按照***《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暂行技术要求》进行建设:
主要分布如下:
- 1个州级前端设在德宏州中心机房。
- 5个市、县级前端设在市、县中心机房。
- 各乡镇级前端,设在乡镇***办公楼或原广播室。
- 行政村级(社区)前端,设在各村委会(社区)。
- 组级广播前端(可选级别),设置在组长家。
- 接收终端:音柱、收扩机+高音喇叭,安装村委会或村中心地势较高处;音柱安装在居民住房附近、主要路口或广场。
1.2需求分析
2.1 时政信息传达的需要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瞬息万变,让人民快速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各地发展势态,传达党和***的声音,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在这方面,广播传播的快捷性、开放性、强制收听性,能发挥很好的效用。
2.2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
城乡视讯网络全覆盖,城乡居民资讯共享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城乡应急广播系统并发挥其优势,可为城乡居民及时提供政策宣传、经济信息、科技服务,传播各种生活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3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需要
当前自然灾害比较多,水、旱、雹、风、冻、雪、霜等气象灾害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地面沉陷、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不少,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为了***大限度的降低灾害损失,建立应急广播系统,及时有效发布灾害预警预报信息***重要性和紧迫性。另外,当前社会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危机偶有发生,应急广播能方便党和***及时下达政令,释疑解惑,减少事故和危机带来的损失,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
2.4 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当今,物质文明快速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对精神文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广播,它的开放性、便携性,在新的时期也被赋予的新的使命,可以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在茶余饭后,随性听新闻、音乐、***等节目的需要,可以调节心情,陶冶情操。
第二章 设计依据、设计原则
2.1设计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令第69号)。
-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第79次***会议)。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发[2011]34号)。
-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
-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号)。
- 《***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
-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1年修订)》(国办函[2011]120号)。
-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2015年1月14日,*********、******印发)。
-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国办秘函[2015]32号)。
-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20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列表》GB/T2260-2007。
-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 T10114-2003。
- 《调频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GY/T 196-2003。
-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管理办法》广电总局令第45号。
-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106-1999。
- 《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暂行)。
-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GY/T 200-2004。
-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GY/T 170-2001。
- 《VHF/UHF频段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准则》GB/T 26252-2010。
-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实施指南》GB/T 26666-2011。
-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流复用和接口技术规范》GY/T 229.3-2008。
-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实施指南》GY/T 236-2008。
- 《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议》,***人大***会2000年10月审议通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147号。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
- 《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273号。
- 《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暂行技术要求》(2015)538号。
-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7】236号。
3.2设计原则
3.2.1 因地制宜
智慧应急广播充分利用广电网络公司的有线(DVB-C、IP)网络、为系统传输覆盖主体。地面数字电视(DTMB)、运营商4G网络、无线调频广播(FM-***)为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的网络补充,系统利用BDS(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为***备份传输通道。
系统利用现有(DVB-C、IP)网络传输覆盖资源、业务与技术模式,紧密结合本地信息发布需求、本地传输覆盖网络条件,实现智慧应急广播系统工程建设,节约工程造价。
3.2.2 平战结合
工程建成后,系统可实现平时日常广播宣传、农村信息服务,满足当地农村乡镇及行政村、自然村的其他信息发布需求;并可与雪亮工程无缝对接,在非常时也能发挥信息播发,实现应急广播体系的综合利用。
3.2.3 灵活联动
对上能与省级应急广播平台、融媒体平台、横向能与本地应急信息发布系统联动,能够接收省级和本地(应急办、气象局、***、三防、水利(防汛)、人防、农业、林业、***、环保、交通运输、防范处理***办等相关部门)的应急信息发布指令,对下能做到四级前端(县、镇、村、组)联动和终端的可管可控。
3.2.4 开放性和安全性统筹兼顾
系统方案设计具备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既能确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又能保证应急广播信息播发的***性、严肃性。
3.2.5 安全可靠
系统具有用户认证、权限管理、密码登录、***密钥等多种安全措施,确保应急广播技术系统运行安全,防止系统自身和应急信息传输播发链路被恶意***、***和利用。确保应急广播覆盖网络和信息内容可管可控,为应急广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和应急信息的定向播发提供可靠的安全支撑。
第三章 系统功能、系统性能
3.1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完全按照《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暂行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在***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特色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特色功能两部分。
3.1.1.基本功能
3.1.1.1 分区域控制
能根据发布需求实现全区域应急广播、分区广播。在特殊区域周边、海潮影响区、蓄洪区、低洼地区、地质灾害易发地等区域设置一键广播自动功能;县、镇、村、组四级能分区域控制到单个终端。
3.1.1.2 分类、分级广播
支持县、乡、村、组四级用户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性质、程度、可控性、范围等分类、分级广播,广播类型分为系统演练、模拟演练 、实际演练 、应急广播 、日常广播。事件级别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系统可实现广播类型和事件级别自定义优先级。
3.1.1.3 一键广播
应急广播前端设备、应急广播平台、应急广播APP等应急广播消息发布设备具备一键紧急广播、一键日常广播功能,便于操作。
3.1.1.4 电话、短信插播
采用电话呼叫中心系统(通过全市统一的呼叫中心号码,类似于“10086”的一号多业务),用于应急广播平台电话应急广播接入,可支持90路电话同时接入。对来源合法(来电号码比对、***代码比对、密码比对等)的电话内容,验证、编码后送入应急广播系统服务器,发出播放请求而进行播放。
系统具有电话号码白名单设置功能,实现***电话的呼入,每个***电话号码对应着一个播出区域;实现电话号码对应区域或所辖范围内区域应急广播;接收且识别合法电话内容,切断不合法电话播出;实现所有电话应急广播的录音、存储,记录接入电话的号码、接入时间、语音内容等。通过工作日志查询和广播回放系统可确保播出内容被追溯,充分做到了对接入电话的监管,确保播出内容的安全性及可追溯,实现系统开放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短信接入系统主要用于手机短信应急播放,实现接收来源合法(来电号码比对、***代码比对、密码比对等)的短信内容,TTS(文字转语音)后送入应急广播系统服务器,发出播放请求而进行播放;系统具有发送短信的***码白名单设置功能,每个******码对应着一个播出区域;实现***码对应区域或所辖范围内***应急广播;实现***码或密码权限认证,密码验证通过后才能进行短信应急广播;具备信息关键字过滤功能,接收且识别合法短信内容,切断不合法短信播出;实现所有短信应急广播的录音、存储,记录接入手机的号码、接入时间、短信内容、短信长短等;通过工作日志查询和广播回放系统可确保播出内容被追溯,充分做到了对短信接入的监管,确保播出内容的安全、可追溯,实现系统开放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3.1.1.5 播出权限管理
支持县、乡、村、组级用户广播功能由上级应急广播平台统一配置,县级用户***乡、村、组级用户广播功能后方可进行信息插播。
3.1.1.6 用户鉴权管理
1)具备用户鉴权认证机制,州平台与上级应急广播平台之间、与县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之间、与调频台站/有线前端/地面数字电视前端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通过调频、有线、地面数字电视及大喇叭下发的控制及唤醒指令,均采用国密***2进行数字签名保护,具备防攻击、防篡改机制。
2)应急广播平台、前端设备具备人脸识别***(可选项)、按键密码***、U-Key***、******等多种安全操作与播出措施,各种安全措施可根据操作人群自由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