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大力推广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械
日前,亳州***召开秋收秋种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县区大力推广玉米机收和小麦播后***技术,把小麦播后***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针对玉米秸秆还田的,要确保播后***。尤其是要积极推广使用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械,并对实施这一技术加以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对购买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械的,***后决定,在***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市、县财政再分别叠加补贴10%。同时要求各县区要根据各乡镇玉米种植面积,确保新增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械的数量,以满足用机需求。







2013上半年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640亿
受益于政策带动,2013年1-6月农机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40.62亿元,同比增长17.98%,实现利润总额103.22亿元,同比增长18.76%。在行业整体景气的背景下,8月集中披露的2013年农机上市公司半年业绩也基本符合预期,在机械行业中仍独领***。
产品市场表现决定公司业绩
今年的农机上市公司半年报呈现出了农机行业中子行业因市场表现不一而出现的业绩不同,这与上市公司产品销售的不同季节性有关。
1—6月,大中型拖拉机行业销量23.72万台,同比增长11.95%。但上半年,拖拉机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排在了各类农业机械的末位。同期,一拖股份的大中型拖拉机销售量为5.55万台,同比增长5.39%,虽然销量仍处于行业前列,但增幅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一拖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66.0亿元,同比下降0.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26.2%,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1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8亿元,同比下降34.5%。这样的业绩虽略低于预期,果园施肥机,但主要是受累于工程机械销量下滑严重,农机板块收入则基本持平。
与一拖股份不同,播种施肥机,主打玉米收获机的新研股份则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这也与收获机械销售优于其他农机产品的整体情况相同。公司2013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32.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4%;实现净利润1399.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4%;基本每股收益为0.0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9%;业绩符合预期。
一季度高调宣布布局农机装备终端市场的江淮动力,半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98亿元,同比增长9.9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522.31万元,同比微增0.67%。虽然公司上半年农业机械板块进展顺利,但估计为谨慎原则并未进入报表,仅确认拖拉机收入1430万元,同比下滑37%。对其业绩贡献的仍然是汽、柴油机。
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另一种选择
2015年,***下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力争实现农作***肥使用量零增长。***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曾向媒体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减去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多用的部分化肥,提升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推进有机与无机的结合,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替代部分化肥用量。近日,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种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则为精准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8月3日上午,湖南汨罗市科龙水稻种植***合作社的李德辉将***后40亩晚稻的秧插完。“这40亩秧田的管理与其他那些秧田不同,今天种上了,就不再管了,除了必要的植保,就等着收获了。”李德辉很高兴,这40亩田在插秧的同时施了传统水稻种植亩用肥量的50%,在收获前,不用再追肥了,既省了肥料,更省了人工,“插秧后7天左右的那次分蘖追肥还好说,人能下到地里,施肥也不会太浪费。但到***后的孕穗肥就无法保证质量了,水稻长得高又密,很难均匀施肥,加上人工抛洒劳动强度大,雇人成本又很高。”
李德辉介绍,今年种早稻前,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给他带来了一台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说是做实验,可以在插秧的同时施肥,既不用插秧前施基肥,也不用插完秧后再追两次肥,既省化肥又省人工。他同意了,拿出8亩作为试验田。“试验田只用了平时三次施肥量的80%,没想到一季下来,不仅没减产,每亩还增产近20%。这不,晚稻我又增加到了40亩。”
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插秧同步精量深施肥机项目部负责人狄玄佳告诉记者,通过李德辉早稻的8亩试验田发现,80%的施肥量有点儿多,秧苗长得太壮,到收割时非实验田里的水稻叶子都黄了,试验田的水稻叶子还绿着,“总体来看,这款机械的研发是成功的,亩用肥量还可以更少,产量却可以增加,所以晚稻种植我们在湖南选择了四个不同地理条件的县,分别用传统种植水稻总用肥量的50%、60%、70%进行试验,以找到***科学的施肥量。”
据了解,传统的水稻生长周期内一般施肥三次,一次是在插秧前作为基肥施入稻田中,第二、第三次分别在分蘖前和壮穗期,大部分地区都是人工抛洒施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施肥也不均匀;有的地区使用机械抛肥作业,由于施肥位置控制不准、施肥量控制不精,同样存在肥料利用率低、流失的肥料对水体产生污染并导致区域性环璄损害等问题。一直致力于将解决南方水稻种植区农民劳动强度作为企业宗旨的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术平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亲眼目睹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壤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臭水沟、人畜粪便不断地污染着老百姓的生存环境。特别是为了追求粮食产量,化肥的使用量越来越多,1979年至2013年35年间,我国化肥用量由1086万吨增加到5912万吨,占***用量的35%,而我国的耕地面积仅为***的9%,发达***的化肥利用率可以达到70%,我国仅为35%。如何既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又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同时还保证水稻不减产甚至增产,成为王术平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个契机让他将目光转向了插秧同步同步精量深施肥机的研制。
湖南省农机局为治理土壤***污染问题,向企业下达了秸秆移除机项目,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发现,要***终解决污染问题必须从源头(即肥料污染)治理,于是在2014年公司正式将研发一款能节约肥料且不会造成肥料流失污染环境的施肥机械列为公司的技术研发项目,并专门成立研发部门,***技术人员全力攻关。经过近2年的研制,2016年初,一款经过无数次改进、试验的成型产品试制成功,并于今年早稻进行了实地试验。“从精量深施肥试验田和人工施肥试验田随机拔出的两株禾苗对比,差异明显,精量深施肥禾苗长得更高,茎叶更粗,抽穗更多,根系更发达;从亩成本上对比,精量深施肥每亩可节本98.75元,其中节约肥料成本53.75元,由于水稻生长全过程只施一次肥,每亩可节省人工成本45元。这仅仅是从早稻试验得出的结论。由于在早稻试验中我们发现,80%的亩总施肥量还是有点儿偏多,晚稻我们将试验亩施肥量是传统用量的50%-70%,如果成功,每亩还将节省更多的肥料量。”
据王术平介绍,龙舟公司研发这款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采用机械侧深施肥,达到定量、定点、定时将化肥施至秧苗附近的泥土下面。所谓定量就是采用螺旋输送、电机驱动,通过调节螺旋尺寸、电机转速实现施肥量的无极调节;定点就是准确地将肥料施至两行秧苗之间;定时就是施肥机与插秧机的栽植部分联运,插秧时即施肥,不插秧时施肥机即停止,从而达到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更能防止肥料流失,施肥机,减少对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这款施肥机与插秧机的搭载方式采取后置固定连接,施肥机既可以在工厂内完成搭载,也可以在用户的作业现场完成搭载,方便快捷。
湖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吴文科告诉记者,湖南作为水稻主产省,近几年机械化插秧得到大力推广,特别是省负责人提出的“千百万工程”为水稻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为了响应***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在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如何科学地做到精量施肥也成为湖南省农机局的命题之一。他表示,龙舟农机公司另辟蹊径,从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施肥次数及用量的角度研制的这款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从实验的结果来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市场化的条件,再经过晚稻的实验,如果机械具备了可靠性、适用性,此款机械将***在湖南得到推广。
正是缘于早稻实验结果带来的自信,龙舟农机销售公司总经理邹哲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在湖南选择了四个县市进行晚稻实验,“我们有专人跟踪这4个试点,详细记录实验结果,从早稻的实验情况看,水稻施肥机,使用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除了能减少用肥量、降低用工成本外,还存在增产的利好。如果晚稻实验成功,明年将正式批量向市场推出这款产品。”
“既省肥料,更省人力,还能增产,这样的好产品我们当然愿意用。”有没有市场,还得农民说了算,李德辉的话折射出这款产品的未来。

水稻施肥机-施肥机-高密益丰机械由高密市益丰机械有限公司提供。高密市益丰机械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高密市平安大道569号(柏城工业园)。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拼博和发展,目前高密益丰机械在土壤耕整机械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享有良好的声誉。高密益丰机械取得全网商盟认证,标志着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密益丰机械全体员工愿与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