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碳纤维胶可以不修补基材问题直接施工?
当然是中德新亚进口碳纤维胶!
中德新亚进口碳纤维胶拥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优势?
1.对于细小的基材问题有一定的修补找平作用,渗透性强,无需底胶,省工、省时、省胶。
2.更少的滴嗒和流挂,减少浪费,三门峡市灵宝市碳纤维胶,不易污染地面和基材,操作方便卫生。
3.做到无堆积、无流淌、不缺胶,均匀浸润纤维,减少重复操作,完全解决因流淌造成的空鼓和缺胶现象。
4.在接头和碳布的两端能够自然的有胶水堆积厚度,形成构造锚固,防止碳布起翘和剥离***。
高品质的碳纤维胶,环氧树脂碳纤维胶,就是要在树脂的黏度、触变性、流动性、浸润性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从而给加固施工省时、省工、省钱。
JGN碳纤维浸渍胶
公司***从事碳纤维布,碳纤维胶,粘刚胶,植筋胶,灌缝胶等加固资料出产出售,承接加固工程,具有特种***加固资质
以诚为本,以客为尊。
您给我锦绣的蓝图,我还你满意的加固。
碳纤维加固包含碳纤维布加固和碳纤维板加固两种。
我公司出产的碳纤维布是一种单向碳纤维加固产品,可提供两种厚度:0.111mm(200g)
0.167mm(300g),宽度可根据客户需求恣意调整。公司出产的碳纤维板,分1.2mm和1.4mm厚两种。用于结构构件的抗拉、抗剪和抗震加固,该资料与公司出产的配套碳纤维滋润胶一起运用成为碳纤维复合资料,可构成完好的、机能杰出的碳纤维单向片材增强系统,
国内早经过的标准是2003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其编号为CECS146:2003,
现已被新的标准标准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规划标准》替代,炭纤维胶带,其编号为
50367-2006.
碳纤维加固近的国标是《结构加固修正用碳纤维片材》GB/T
20490-2008,08年10月1日期履行。产品介绍
Qy-碳纤维布是一种单向碳纤维加固产品,选用12K碳纤维丝编织。可提供两种厚度:0.111mm(200g)和0.167mm(300g)。多种宽度:100mm、150mm、200mm、300mm、500mm及其他工程所需的特殊宽度。用于结构构件的抗拉、抗剪和抗震加固,该资料与配套qy浸渍胶一起运用成为碳纤维复合资料,可构成完好的机能杰出的碳纤维布片材增强系统,合用于处理修建物运用荷载添加、工程运用功用改动、资料老化、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规划值、结构裂缝处理、恶劣环境执役构件补葺、防护的加固工程。
操作说明:
将要检测的碳纤维先摆放在纱架上,纱架上可摆放的纤维一般为12轴,如果要检测的样品较多,可以多做几个纱架。纱架前方是碳纤维缠绕用的框架,框架中轴是空心管,空心管内穿一根白钢管固定在底架上,以便缠绕时可旋转缠绕用的框架。缠绕时按顺序取纤维缠绕在框架的四个面,缠绕两圈共8个子样,粘碳纤维胶,缠绕时需施加一定张力避免纤维在浸胶时变形。缠绕时可两人配合操作,待操作熟练后可一人***完成缠绕。缠绕好所有的样品后,在配置好的胶液中浸胶,一共四个面。浸完后可以竖直摆放在烘箱内进行加热固化。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能够快速、大量的缠绕碳纤维样品,并能干净快捷的浸胶,从而按标准完成样品的一次固化过程,达到快速检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浸胶装置的平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浸胶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参阅图1-2所示,一种碳纤维浸胶装置,包括有碳纤维放丝架1,所述碳纤维放丝架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搭载杆9、且在碳纤维放丝架1上呈均匀分布,可放置多个碳纤维丝2进行备用,及挂载于碳纤维放丝架1上的碳纤维丝2,所述碳纤维丝2呈卷筒状设置,便于挂载在搭载杆9上,所述搭载杆贯穿碳纤维丝2的中心镂空处,形成可转动结构,所述碳纤维丝2设有一筒以上、分布挂载于搭载杆9上,进行储备使用,及安装于碳纤维放丝架1底部的一滑轮3,及位于碳纤维放丝架1一侧的底架5,所述底架5为一长方体状的框架结构、其中部由一横置的支杆10进行连接,便于缠绕框架进行安装,及安装于底架5顶部的缠绕框架4,所述缠绕框架4为一长方体状的框架结构、其两侧由一十字形的支架11进行连接,便于进行碳纤维丝的缠绕,及安装于底架5底部的第二滑轮6,所述一滑轮3与第二滑轮6皆为万向滑轮,可进行任意方向的移动,所述碳纤维丝2的出丝端缠绕于缠绕框架4上,所述底架5的顶部设有固定轴座7,所述缠绕框架4的中心处贯穿有转轴8,所述转轴8安装于固定轴座7上,所述缠绕框架4经由转轴8与底架5转动连接。
焦作市山阳区碳纤维胶-炭纤维胶带-中德新亚(优质商家)由中德新亚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中德新亚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是***从事“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支座灌浆料 支座砂浆 粘钢胶 ”的企业,公司秉承“诚信经营,用心服务”的理念,为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欢迎来电咨询!联系人: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