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欧洲周转箱标准化的历史吗?
上世纪50年代欧洲就已经建立了托盘共用系统,80年代自动化的发展催生了周转箱标准化,能够***匹配欧标托盘尺寸,从而实现物流仓储的***率运作。中国在漫漫的物流标准化探索之路上已经起步,而欧洲周转箱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本。
通用测量标准的发展是***工业化的关键,其影响波及所有产业,物流也不例外。国际货运交通的繁荣以及仓储需求的急剧飙升,使标准化容器单元成为必需。此外,周转箱在提***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
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世界***促进了数量和体量更大的货物运输。在发生这些冲突之前,通常货物运输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包装形式不统一(麻袋、桶、板条箱)。因此,那个时候的货物运输是时间和劳动密集型的过程,物品很容易损坏,损伤也很常见。
在
20 世纪 50 年代,欧洲***和相关物流仓储行业协会介入其中,并开发出一种标准托盘,其尺寸为 1200 × 800 mm,
并建立了欧洲托盘共用系统
(EPP)。突然之间,整个欧洲制造、零售和服务行业的企业都能有效地协调其物料流。欧洲托盘从此诞生了!随后对单个物品的包装尺寸和多个物品的包装也进行了调整,使其适用于这些可交换的托盘。
托盘的盛行使得有必要重新规范周转箱的尺寸,考虑到货物和物料流更大规模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周转箱标准化变得日益重要。人们开发出了适用于各种任务的周转箱,开始是用钢板制成的可堆叠型号,然后是塑料,并且***匹配欧标托盘的尺寸。这些周转箱保证了装配式零件顺利集成到操作流程中,使其***地堆叠、存储和运输。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高速发展的自动化行业成为了进一步实现更大规模标准化的催化剂。之前无论对汽车制造商还是供应商而言,缺乏统一的周转箱系统对整个物流过程都产生了影响——成本高昂,但物流能力低下。随着周转箱被公认为是供应链中的关键因素,以及德国自动化工业协会
(VDA) 周转箱标准化工作小组于 1986 年开始定义新型周转箱,这种局面发生了改变。
折叠周转箱
折叠周转箱是塑料周转箱行业近几年很火的一种新型的,具备折叠功能的周转箱。折叠周转箱采用国际流行款式,根据折叠方式的不同,有对折式和内倒式两种折叠方法,折叠后的体积只有组立时体积的1/4-1/3,具有重量轻、占地少、组合方便等优点。已在各大连锁超市、24小时便利店、大型配送中心、百货商场、轻工、服装、家电、食品加工等闭环回路配送系统中广泛使用。
周转箱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1.塑料周转箱主要用于仓库与生产车间(或不同流转工序)各工位间的物料周转,而不是存储功能。从型式上,主要分为可堆叠式周转箱与可插套式周转箱,从堆垛、插套上各有特点。目前,国内市场上对于周转箱已基本形成了标准产品系列,力卡尤其注重于塑料周转箱。
2.金属物流容器
金属周转箱主要是铁皮箱、仓库笼。特点是容积大、承重大,是机械制造业常用的物流容器。既可以作为厂内物料周转配送,又可用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运输单元,也可用于仓库存储和在制品存储。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已在陌生和尺寸上形成了标准系列。
3.塑料周转箱
物料管理中,不需要单元周转配送的物料大多采用零件盒来管理,标准的方法是将零件盒摆放在搁板货架上存放物料。对于此类品种多、量少、尺寸小的固定存储的物料,采用零件盒来管理,可实现密集存储的功能。配合标签、条形码、电子芯片,可以将实际物料管理中***困难的这一部分有效的集成到大物流系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