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1-56388072 ***:452993214***销售急救***技能训练模型
产品名称:人工心肺复苏模拟人,人工心肺复苏模型 | |
产品型号:BZ-CPR580 |
功能介绍:
■ 液晶彩显: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模拟心脏搏动显示、模拟心电图显示.
■ 模拟标准气道开放;
■ 人工手位胸外按压时:
1、动态条码指示灯显示按压深度:按压深度正确(5-6cm区域) 由条码绿灯显示、按压深度不够(小于5cm)由条码***、按压深度过深(大于6cm)由条码红色指示灯移动的动态反馈显示CPR按压深度。
2、液晶计数显示;详细记录按压错误的具体原因(按压力量过大、按压力量过小、按压位置不对及正确的次数)。
3、语言提示:中文语音提示,详细提示按压错误的具体原因,以便训练者及时改正。
■ 人***对口呼吸(吹气)时:
1、动态条码指示灯显示潮气量:吹入的潮气量正确(500ml~600ml-1000ml)由条码绿灯显示、吹入的潮气量过小或过大分别由条码***或条码红色指示灯移动的动态反馈显示潮气量度;
2、液晶计数显示:详细记录吹气错误的具体原因(按吹气量过大、吹气力量过小、及吹气正确的次数)
3、语言提示:中文语音提示,详细提示吹气错误的具体原因,以便训练者及时改正。
■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单人或双人)
■ 操作周期:有效30次按压及2次人工吹气, 30:2五个循环周期CPR操作。
■ 操作频率:***新国际标准:至少100次/分。
■ 操作方式:训练操作;考核操作(***考核、普及考核)。
■ 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计时。
■ 语言设定:可进行语言提示设定及提示音量调节设定;或关闭语言提示设定。
■成绩打印:操作结果可热敏打印长条和短条***
■ 检查瞳孔反应:考核操作前和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模拟瞳孔由散大、缩小的自动动态变化过程的真实体现。
■ 检查颈动脉反应:用手触摸检查,模拟按压操作过程中的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以及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的真实体现。
按照《201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 是提高猝死患者复苏成功的关键 由ABC顺序变为CAB顺序,强调了胸外按压的质量, 强调按压速率至少为100次/ 分,***按压幅度至少5cm,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充分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时间。
团队合作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患者被确认是心跳骤停后, ***目击者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 另外人员进行除颤、连接心电***、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带面罩)、气管插管、开通静脉通道, 还要有医务人员与家属谈话、沟通, 整个复苏过程参与人员较多。如复苏现场只有2名医务人员, ***行胸外心脏按压、除颤, 但气管插管、开通静脉通道的时间会延迟, 基层***人员相对不足, 常会导致复苏成功率不高。而我科即使只有2 名医务人员, 也会在5分钟内完成整个复苏步骤, 患者同样得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救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多演练、多培训, 有2名、3名、4名医务人员组成一组的演练模式, 经过不断的演练、培训后, 医务人员才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 复苏成功率才会提高。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院内的心肺复苏术成功率为12%~24%, 而院外仅为4%,本组数据:“院外”为12.00% 、“院内”为41.38%, 与报道的差别较大, 可能与“院内”、“院外”的划分不同所致。不管怎样, 早期规范、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 及早进行除颤、气管插管等仍是CPR 成功的关键。复苏开始的时间越早,复苏的成功率越高, 大量资料表明:4min内开始复苏者50% 可成功, 4~6min 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 超过6min存活率仅4%, 10min 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小。由于“院内”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能得到及时的除颤、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及使用各种抢救***, 这个过程能在4~8min 完成, 复苏成功率高;而“院外”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绝大部分超过了黄金抢救时间(4~8 min), 家属根本不知道患者猝死的时间, 大部分猝死患者也不可能在4~8min获得心肺复苏救治, 所以复苏成功率低。
目前公众对急救的知识了解太少, 患者出现意外时, 家属几乎没有对患者采取任何救治措施。假如患者在***时间得到家属简单的救治, 如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 或是患者***时间被送到***近的***机构, 哪怕是私人***、乡镇卫生院, 也会得到及时的救治。这就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加以重视, 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 多播放一些急救常识, 如溺水、火灾、触电、猝死等意外事件的初步急救, 久而久之, 公众或多或少都会学到一些常见的急救常识,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院外” 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