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了解到,油泄漏多发于每年三四月的河流解冻期,6月至8月的汛期。延长石油、长庆油田多位工作人员表示,油泄漏频发大致有三个原因:地质灾害较多、管线腐蚀严重和管理存在漏洞。
原因之一:地质灾害频发。长庆油田安全环保处何战友科长介绍,陕北处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三四月份河流解冻期间,山体常出现滑坡、垮塌;退耕还林后,汛期雨水明显增加,小区域的强降雨来势猛、时间短、常夹杂冰雹,导致油集输管道出现错位、拉断引发油泄漏。
原因之二:管线老化严重。据何战友介绍,油管道寿命一般是20多年。管道使用的前两三年属于“***期”,15年到20年为“中年期”,20年以上为“老年期”。目前长庆油田在陕北的管道60%以上都进入了“中年期”,部分进入“老年期”。







管道泄漏是长输管道平稳运营的重要安全隐患。根据泄漏量的不同,管道泄漏一般分为小漏、中漏、大漏。小漏亦称砂眼,泄漏量低于正常输量的3%,主要是由于管道防腐层被***,管壁在土壤电化学腐蚀作用下出现锈点,腐蚀逐渐贯穿整个管壁的现象。中漏的泄漏量在正常输量的3%~10%之间。大漏的泄漏量则大于正常输量的10%。
在管道运营中,由于倒错流程、阀门误动作等原因可能使干线超压造成管道泄漏。近年来打孔盗油也成为管道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在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辖的范围内,累计发生打孔盗油盗气案件将近300起。及时、迅速发现管道泄漏并准确判定泄漏点成为管线平稳安全运行的当务之急。
管道内油气泄漏的检测有不少方法,但基本可归纳为人工巡线、内部检测、外部检测等三类。所谓“人工巡线”,顾名思义是通过人力的方式,对油气管道进行定期检查和巡视,目前国内的石油公司基本都会采用这种方式,而巡线人员既有专职***,也有服务外包。
在海外,更好的检测技术则是在管道内放置一个机器人,并行走于整条管道,拍摄及记录相应的漏点,再进行数据的储存与处理,让维护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泄漏状况,便于及时处理。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光纤检测手段,尽管国外有不少管道公司在使用,但在中国有一定的推广难度。光纤检测,就是在油气管道上铺一段光纤,只要有泄漏点,就会马上被发现,其精度相比前两种方式则更高一些。“而且,这类技术其实主要掌握在华人手里,如日籍华人做得就不错,加拿大等也有华人在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