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时期,因为黄河水车,兰州接济了周围很多逃荒者。在皋兰什川一带,人们称汲灌能力较强的水车为“***水车”。
“连自己人世命运都主宰不了的***,其事迹本身并不伟大。”张北辰说,烧火棍插石板上长成茂密的松树,传说中这样的意象表现了***不回家的决绝态度,******后以生命为代价做出了彻底反抗,精神的崇高性使其实现了人性与神性的对接,“本质上是个悲剧”。
出生在当地,出身卑微,作为大众中的普通一员,***与民众首先没有身份上的距离。当时,媒妁之言是大多数人都无法违抗的宿命,神话色彩的汉族民间故事寄托了当时女性的期望和***。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改变生存处境,要面对各种束缚和障碍,在现实中一次次受挫之后,人们容易心生怀疑并寄托于超自然的力量。
“***离家出走时一路留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线,是寻找的线索,也代表了***对人世的牵挂。”杨立民说,***除了感恩于家庭和当地乡亲,还包括当初许配之家。据传,***仙姑***后,为报答原许配王姓婆家诸亲的敬慕之情,曾许下神愿,说天行有道,风雨***,以后若遇大旱之灾,就去找她取水求雨。
解放前每年农历五月,兰州信众都会去吧咪山将***仙姑神像请到井儿街“回娘家”。那时,天经常会下雨,有人说是***仙姑的思家之泪。张北辰说,在此层面上,***仙姑是“雨神”,表达了民众极度渴盼风调雨顺的物质诉求。
2008年以来,每逢重阳节,杨生剑都会在吧咪山举行与朝山敬香相关的登山节。他说,活动虽然赔了很多钱,但还会办下去,“这是一件善事”。2009年,杨生剑策划录制了《吧咪山神韵》的宣传光盘,他正在积极宣传***仙姑的传说和吧咪山风景。
1994年,旧城改造,原先坐落于城关区井儿街的***仙姑殿便迁建到了五泉山公园东侧的红泥沟志公观处,现今,井儿街的***庙原址已成了***。
除此以外,***仙姑的庙宇和传说分散在兰州市柳沟大坪、寺儿沟、梁家湾、青石咀、新城、河湾、段家滩、钟家河、五泉山、桃园,临夏县赵关、大庙山、辛傅、大河、泉眼、贾家原,临夏市***占坛,东乡县河滩***坛,永靖县砂子沟、龙汇山、陈家沟、雾宿沟、下铨、三原、新原、陈家、上古、太极川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