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玉雕所展现的意境内蕴,需从八个方面来简单的阐述:形神兼备、灵动之趣、含蓄隐忍、小中见大、大巧若拙,虚实结合、和谐之美、以艺载道。
1)形神兼备
玉雕艺术属中国艺术门类之一,在表现形式上追求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韵。玉雕艺术与中国的书画是分不开的,在创作的过程中画稿几乎决定了作品***终的形态。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石花草,在描述的过程中,画的出神,如诗一般“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具有“意外之韵”,在玉雕作品之中表现出“不似似之”,既不具象,又不抽象,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这是当代玉雕人在艺术创作中应该做的。
2)灵动之趣
在中国艺术的发展中,灵动之趣穿透了艺术的寂寞世界,让生命灵动动起来,成为天地的强音。艺术家的精神跃动,通过具有飞动***的作品表现出来。在玉雕文化艺术中,更是有重视线条的倾向,灵动之趣即重在于线条的韵律。
3)含蓄隐忍
我们东方民族注重含蓄隐忍的审美观念,在我们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特征,说话委婉、重视内涵、强调涵养、看重言外的意味、形象之外、味外之外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形如雾里看花,体验一种悠长的回味,美的表现应该是一种表面上并不声张的创作。纵观我国的玉雕艺术之美,总有曲径通幽之感,既如此,含蓄隐忍。
4)小中见大
中国人有这样的观点,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它道明了国人以小见大的智慧,体现了东方美学的一个观点。
中国的园林是这一观点的***好例证,而历来被称之为“尺山寸水”的玉雕更是如此。大到几米高的山子,小到几厘米的玉牌,都是这一观点的体现。
5)大巧若拙
玉雕的设计由于在多方面借鉴了中国书画的元素,所以便受到书画文化内涵的影响,在一些题材内容上设计追求“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的原则。如枯树、怪石之类,一些枯朽的形象,用来展示深刻的道理。
6)虚实结合
欣赏一件***的玉雕艺术品时我们往往会用虚实结合来形容,而虚实结合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因为实从虚中传出,想象空灵,固有实际,空灵清澈,方有实在之美。
7)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在玉雕作品上体现在构图上,合理的布局,匠心独具的设计,就会呈现一件具有和谐之美的作品。而真正的和谐之美是由有表象的形式落入到创作者深入心中的和谐。玉雕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将和谐之美展现,即情景交融。中国传统美学认为,情景的统一便是和谐。在玉雕艺术中简单的表述就是造型比例的适中,远景近景的呼应,繁复工艺与留白处结合的合理等等,反映到玉雕作品上,就是使鉴赏者看的舒服,看的美,便是和谐,于是就有美的出现。
8)以艺载道
中国古代有以艺载道的说法,技艺只是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是达到“道”的工具,一切艺术形式都必须超越“技”而走向“道”。玉雕艺术传承千载,因其有内在的含蕴,有特殊的寄托,栖息着创作者的***,蕴含着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够源远流长,延绵不绝。
玉雕文化http://news./yudiao
玉石文化http://news./y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