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端温差 将冷凝压力、蒸发压力换算成对应冷凝饱和温度与蒸发饱和温度,若触摸屏上可查询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该值即为对应的冷凝饱和温度与蒸发饱和温度。 若计算出端温差>5℃可初步判断该换热器已结垢,当端温差>7℃,则严重结垢 例:冷凝端温差=36℃-32.3℃=3.7℃,蒸发端温差=12.1℃-9.7℃=2.4℃,可见冷凝端温差与蒸发端温差都较小,壳管换热效果较好,基本无结垢。 若计算端温差偏大可检查水质: 1、检查冷却塔水质,要求清澈,无沉积、漂浮物、水藻和其他杂质。若检查冷却水质浑浊且填料结垢,同时端温差>5℃,可确认该换热器壳管结垢。 2、冷冻水质:用洁净透明水瓶从冷冻水排水口取水,观察是否浑浊。摇动取水瓶观察是否有悬浮颗粒。静置观察取水瓶底部是否有沉积。 若冷冻水浑浊,同时端温差>5℃,可确认该换热器壳管结垢。 螺杆机维修和***检测的几项关键点! 以上就是短温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记得要灵活运用。希望能够帮到你!
低温冷库产品简介:低温冷库温度范围:-18~0℃。运用***为***的制冷技术和保温板制造技术。库板厚一般采用100mm、150mm,板内填充聚氨脂保温材料,双面为涂塑彩钢板或不锈钢板;冷库采用***的微电脑控制系统和***的控制方法,液晶显示库内温度等各项技术参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主要部件均选用进口知名品牌;冷库的外形尺寸、库温、机组的安放位置、库门的开启、库内的布置等都可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设计定做。

非满液(干)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壳管: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水在管簇外流动。制冷剂流动通常有几个流程,由于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为了增加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 其优点是: 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一般不存在积油问题。 ②充灌的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的1/3 左右; ③t0在0℃附近时,水不会***。 但使用这种蒸发器必须注意: A、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配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 B、水侧存在泄漏问题,由于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m间隙,与传热管之间有2mm左右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漏。实践证明,水的泄漏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 满液式蒸发器与: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与液体制冷剂接触。一般壳体内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离器,回入压缩机。 其优点是:结构紧凑,操作管理方便,传热系数较高。 其缺点是: ①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低于0℃时,管内水易***,***蒸发管; ②制冷剂充灌量大; 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的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 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可靠的回油措施,否则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