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亭既为人们欣赏四时浪漫的景色提供了观赏点,又为环境增色。可以说是“亭子借景扬名,景为亭子增色”。例如,广州黄埔的浴日亭子,建于海滨附近的章丘岗上,这里水面辽阔,烟波浩淼,登凉亭远眺可见日出,为昔日羊城八景之一,名曰“扶胥浴日”。苏东坡登此凉亭时曾留有一诗,用“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旸谷浮金晕”来描写此处的景观,而浴日亭子即成为此景之标志。在一些名泉附近也常常筑景观凉亭以为标志,如无锡的惠山“天下第二泉”建有二泉亭子,济南的趵突泉建有观澜亭子,河北遵化的汤泉建有转杯亭子,山西汾阳杏花村的“神井”上建有申明亭子等。这些泉亭子不但起到了标示性的作用,而且使环境园林景观化,赋予景致更多的文化内容。
古建凉亭的顶子做法
宝顶的造型大多为宝顶座加项珠的形式。当宝顶较矮时,往往准备成须弥座样式面不做顶珠。
当建筑的柱高在9尺以内,宝顶总高普通可按2/5檐柱可定,如柱子很高,或楼阁建筑等,可按2/6檐柱高。山上建筑、高台建筑的宝顶,应适当扩大,普通可控制在1/2-3/5檐柱高。
宝顶与垂脊的合作体例有两种:一种是宝顶落在底座上,底座的做法与垂脊方法一样,另一种宝顶落在瓦垄的当沟上宝顶的砖件一般应按款式砍磨,且需预备平面和侧面两个方向的样板。顶珠可正传露明,也可采用抹灰做发。砌筑宝顶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强宝顶的整体性和防水能力。常采集的步伐是用铁活连接和灌足灰浆。垂脊攒尖建筑的垂脊与小式垂脊做法相同,其基本瓦件是:当沟之上砌两层瓦砖,瓦条之上 其混转,混砖之上筒瓦。
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仿古凉亭已成为现代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西方还是中方,仿古凉亭成为现代艺术,自然是比不可少的元素。
仿古凉亭于自然融为一体,不仅仅给城市带来新的生机,更能够体现城市建筑的美观。同时,仿古凉亭的制作,可以为行人游客提供一个休息的地方,还具有遮阳避雨的作用。
仿古凉亭多出现在公园,在现在的生活中用来点缀空间装饰环境。仿古凉亭选址建造,多与树木相呼应,增加一份闲适与安逸,很早以前就被赋予丰富的人文情怀。为适应更多的场景,仿古凉亭的样式也多种多样,有中式凉亭、花园凉亭、仿古凉亭。丰富人们生活空间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悠然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