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来说,陕西人普遍会把“肉夹馍”理解为腊汁肉夹馍,另有一种夹腊牛羊肉的夹馍,陕西人大多称为“腊牛羊肉夹馍”,前者是深受汉民喜欢的小吃,后者则是地道的清真美食。
腊汁肉单吃可,下酒佐饭亦可,还有用其拌面的,西安另一道小吃“腊汁肉揪面片”就如此。然而真正欲领略其风味,配刚出炉的热白吉馍夹着吃,这便是所谓“肉夹馍”。关中产面,关中人也善于食面,这白吉馍是用半发开的面,团捏成饼,在火炉里烤熟的。因制饼时用了特殊的手法,用刀轻轻划开,其内部竟天然地一分为二,只需把腊汁肉切碎了向里填充就行了。
肉夹馍——乍听来就是病句。“肉中岂可夹馍焉?笑话!”实则不然,这“肉夹馍”的称号用的恰到好处。学语文的先生不可不知“宾语前置”,这儿正是如此。上世纪20年代,肉夹馍正式登上了饮食舞台。吃过的人们都稀罕的像个宝,纷至沓来。久而久之,食客惊觉它的名儿听起来咋别扭的很——馍夹肉。那老陕西儿方言脱口而出,不就成了“没夹肉”?师傅们为避免歧义,就改了口:肉夹馍!意为肉夹于馍中。这响当当大名一亮,汉子叫起来爽快又干脆,先生读出来上口还带韵味儿,于是便口口相传,名扬天下。直到今日,很少有人见怪了。
常见新食客品馍之时 ,竖持而食,淋漓满手,实在可惜喷香的肉汁。正宗吃肉夹馍的姿势为水平持馍,从两侧咬起。这样可以使腊汁儿充分浸入馍中,不致流出且可持久保香。若从中间咬起,腊汁儿肉会从两侧挤出,岂不糟糕?陕西有个词儿叫“扎势”,有故作姿态的意味。在食客眼里,这是“扎势”,是“土狗扎个狼狗的势(东施效颦之意)”。但吃肉夹馍有必要的讲究,为了口感和卫生,为了正确享受美味,而不是为了“扎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