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857K01(CI857K01)(CI857K01)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科技领域的***都是“跟随“,因为这个可以从我们经常听到的词汇、话语中窥得其中的问题,就像“填补了***空白”、“解决了国计民生重大问题”,是的,这些问题都是解决“有”或“无”的问题,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非是长远的问题,很多科研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修改,即所谓的“微创新“,我们今天的成功来自于很多低成本优势:
(1)人工成本低,随着改革开放,人们能够离开僵化的体制可以流动,这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直到现在在江浙很多地方民营企业都是上6天班的,也就是***近几年上海这样的地方才开始能够实施广泛的***缴纳的
(2)知识产权成本低,必须承认在很多领域我们的确是通过“逆向工程“、”测绘“降低了整个研发中***烧钱的测试验证部分,这个部分的成本往往是高昂的,但我们直接测绘就将研发中***烧钱的部分给省略了。
(3)环保问题,这个不用说了,正在整治的过成功中。
当然,后发优势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因为已经有前人在前面带路,我们自己就会省掉很多探索道路所冒的风险,但这容易形成依赖--不去自己思考如何走在前面,思考***的发展该当如何进行?
因此,当贸易战发生时,我们的企业就会非常艰难,你都可以推导出***必须让利—减税。
你必须相信,我们的确在变得更好,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处于一个转型中,我们必须要去改变过往的模式,因为过去的成功已经不能再***了,因为,人工成本已经不低了,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保护他人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环保问题—垃圾回收这么大面积的快速推进,包括环保风暴导致很多抱怨,你必须面对现实—必须改变过往的发展模式。
过去的路径依赖必须得到突破,其实,从贸易战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我们的产业根本就没有像口号那样宣称的掌握核心科技,很多高科技企业本质上就是制造业,而美国强大的都是在“收费站“的业务模式,收取License,或者芯片这样的,包括日本***近对韩国的技术***,也是在上游材料与工艺技术领域。
虽然我不大喜欢“卡脖子”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就是那种“自己不行,怪别人太行”的感觉,而且“卡脖子”是一种缺乏“合作态度”,心里可以这么想,也别就那么大声喧哗--但是,就讨论一下卡脖子这个事情如何解决也无妨。
今天:我们已经走在了荒原上怎么办?
电子制造业:今天我们的手机已经能够生产***大部分的产品了,包括各种家电、3C产品,这个使得我们聚集了***所没有的强大供应链系统、制造工人,以及为大规模生产所构建的生产运营管理水平,虽然美国希望制造业能够回流,或者转移到印度、越南,但是,可以比较确定的说“在这些领域,其它***已经没有机会了”。
高铁:高铁***初是由市场换技术来的,很多人觉得其实根源都是来自SIEMENS,庞巴迪、川崎重工、阿尔斯通,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把高铁这样的机车组装、管理运营数万公里的铁路系统,这并非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在任何一个产品与技术,如果没有大量的“测试验证”,一般很难说稳定可靠或者经济可行,而中国的高铁经过数万公里的测试验证,以及经济化的运行已经可以***世界了。
通信:随着华为过去在通信市场的高歌猛进,乃至今天在5G领域的***,但是,得承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华为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点上,任正非先生自己不断的表明这一点,和全世界******的公司一起,包括IBM、德勤等诸多的管理咨询公司、高通、英特尔、Google等技术的学习,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已经融合了这些所有的能力,成为一个集大成者—那么,我们怎么办?
华为通过巨大的研发投入,通过数十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早已经成为了一个“走在荒原”上的企业,还有像振华港机在港口领域的******地位、包括宝钢在***冶金领域的地位,***在无人机领域的***地位、中车在高铁领域…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继续走向荒原,我们将是***,而不是跟随,我们就要思考这个路该怎么走了,因为没有了路标、没有了可以借鉴的车辙,也没有大海上的灯塔。
中国的制造业会颠覆***的制造业格局,就在于“大”,中国的足够大的市场来试错,就像多少***是没有机会去造个火箭、高铁,全世界能够在整个全产业链中布局的仅美国、俄罗斯、中国几个大国而已,因此,才能依靠这个巨大的市场应用来成熟产品。
中国的制造业,因为这种规模效应,以及产业技术的横向产业转移,就像手机的制造能力可以用于其他电子产品,视觉的算法可以扩展到工业,那么,我们将会有更多的产业走到荒原上,我们将选择,未来的路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