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些规格数据并非是设计多少就标多少的,而是需要基于一定的标准、经过一套严格的测试流程的验证才能得出来的。也就是说,在产品资料上的每一项参数标示,都是要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作为依据的。这其中有企业内部标准与外部国际标准。内部标准的部分需要双重确认的实验测试,保证这个参数有依据的准确性;而如果涉及到国际标准,就需要将产品送到***机构,按国际标准做第三方测试认证。
@Q称,精浦的产品主要是对照了海德汉HEIDENHAIN、西克SICK、帝尔TR这三家同类型编码器的参数标准,每一项都是经过双重确认实验测试过的,例如:温度范围、工作电压范围以及短路反极性保护...等,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做到让产品在品质和可靠性方面的参数达到与这些***品牌一致的水准;而对于9600系列多圈***值编码器的各项有国际标准的规格参数,包括电磁兼容性EMC(同时也是编码器CE认证,关系到编码器的抗干扰性能),外壳防护等级IP67、振动冲击...等等,则都是交给TÜV来进行测试的,并且已经认证通过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产品的TÜV认证,其作用在于给用户一把尺,帮助其在产品使用前就对其可靠性做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以降低产品因品质和可靠性不佳而出现故障、异常和损坏的风险。这是很多优质品牌厂商在标定产品规格时的一种常见做法。
需要指出的是,TÜV认证仅仅是通过来自外部机构的测试对产品的规格参数进行验证确认的方法和过程,真正确保产品品质和可靠性的,其实是厂家内部要有一套不断完善的生产制造流程和品质管理体系。道理很简单,产品的每一个质量问题,其背后都一定是与生产制造过程中某个(些)动作相关联的,因此,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提升,其实就是一个通过追溯解决问题,不断对制造体系进行自查自纠,并使其持续改进优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DCA。而这就牵扯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了。
PDCA,Plan-Do-Check-Act的简称,即循环式品质管理,针对品质工作按规划、执行、查核与行动来进行活动,以确保可靠度目标之达成,并进而促使品质持续改善。由美国学者爱德华兹·戴明Edwa***Deming提出,因此也称戴明环。
@Q说,精浦早在2004年,企业规模还只有几个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了,请了第三方培训,在学习实施了一年后获得了第三方认证,之后连年复审,到今年已经有15年了;目前,公司内部已经有了一套内审员制度,审员人数占公司员工的1/3,每个都是经过第三方培训,并考试拿到认证证书的;内审员每年都要对质量管理流程与执行情况进行跨部门交叉检查;整个公司的流程管理、事件追溯跟踪、“归零”至“关闭”等等的行为,在员工中已经养成了习惯。
同时为了做到对质量问题的有效筛查与诊断,精浦还实施对每一个出厂产品的一品一码的追溯。@Q告诉我,精浦的每个产品外壳上,都会刻有一个***的序列编码,借助这个编码,***团队是可以在内部的管理系统中查询到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历史信息的,例如:各工艺环节的加工数据、供应商产品批次...等等,这将为处理产品故障或损坏...等问题在产品制造的流程中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提供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