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dward 9907-162(伍德沃德9907-162)
woodward 9907-162(伍德沃德9907-162)
woodward 9907-162(伍德沃德9907-162)
事实上,深海装备是发达国家明确限制出口的高端技术产品
当人们热衷谈论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时,敏锐的投资者已将目光转向了神秘的海洋——浩瀚海洋是人类的短板,正是水下机器人的大舞台。
6月12日,第一财经记者在2019亚洲消费电子展(CESAsia)看到,展厅现场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游泳池,两名工作人员在水中劈波斩浪,然而他们没有进行任何肢体动作,仅仅是双手握住一个名为SEAFLYER的手持水下机器人,即可在水中前进。
这是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雅工道”)的展台。博雅工道董事长助理付钰涵告诉第一财经记者:“SEAFLYER是消费级产品,可实现水中行进、转向、浮沉,可满足泳池娱乐、户外潜水、浮潜等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简单易操作,游泳菜鸟也可轻松掌控。”
水下机器人更大的市场在企业级产品。
根据市场咨询机构透明市场研究(TMR)的最新报告,预计2017年至2025年,自动水下航行器(AUV)和遥控航行器(ROV)的全球市场将以18.2%的复合年增长率强劲增长。报告称,2016年,离岸AUV和ROV市场约为20.7亿美元(约合144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近91.2亿美元(约合631亿元人民币)。
目前,水下机器人已应用于大坝检测、水下捕捞、水下寻迹、水下养殖、管道检测、水下科考等多个领域。博雅工道也推出了多系列企业级产品。付钰涵透露,2018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000万元左右,首次实现盈利。博雅工道于2019年年初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领投方为金科君创,恩贝资本、凯盈资本等跟投。
除了一些初创企业,哈工智能(000584.SZ)、中车时代电气()等上市企业也纷纷入局。
深耕海洋智能装备
就在星期一(6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2019年度“健康海洋”联合航次启航,四艘海洋科考船分别从烟台、青岛与广州同时启航,对渤海、黄海、长江口及珠江口海域展开多学科综合性调查。
不只是水下科考,海洋石油天然气探测甚至渔业养殖都离不开水下机器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海洋科学人才的支撑。
博雅工道创始人、董事长熊明磊透露,B轮融资完成后,博雅工道将进一步深耕海洋智能装备领域产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扩大行业领域布局,重点聚焦军工、海洋海事、教育科研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开发。
5月30日,博雅工道宣布,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共建海洋装备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探索、研究水下机器人技术与海洋智能装备在港珠澳地区的应用,水下机器人技术推广与海洋智能装备成果转化等领域展开合作,不断深耕行业应用领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储备优秀海洋研究人才。熊明磊表示,希望联合实验室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立足深圳、广东,走向国际。
截至目前,博雅工道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个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博雅工道成立于2015年。2016年的水下机器人市场势头尚未明朗,而公司的产品与市场并未得到验证,投资人对此兴趣不大。这一年的炎夏,熊明磊一个人带着水和面包,整天整天地在北京数十家投资机构之间游走。
而目前,该公司拥有近200名员工,其中70%为技术研发人员。水下机器人主要涉及仿真、智能控制、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水下导航(定位)、通讯、能源系统等技术。
除了消费级产品,博雅工道在企业级市场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