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故言里共有各种铜大缸雕塑308口,都分别摆放在各个宫殿言门前,主要的作用是用来防火。据了解从紫禁城建成一直到清末代皇帝被赶出紫禁城有记载的火灾就有四五十次之多,众所周知故言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防火也就成了重中之重。据了解每-口大缸能盛水3000多升,因此又被称为“海门”。摆放在高殿言门前,也寓意门前有“大海”,能震慑住火灾。清康熙时还专门成立“激桶处”专门的职责就是防火。










乾清门外两侧的10口大铀缸格外引人注目。大铜缸金光闪闪,在红色宫墙的映衬下,赤行富丽堂后皇,气热血甚壮。然而,这些大铜缸和大铁昔日皇宫却不是装饿用品,而是用来贮水的防火用具。缸内平时注潢汪水,随时可以灭火。到了冬季,了了防止结冰,专有内务府太监负责在缸外套上校风套保温并加盖,缸底还要烯起炭火,直到来年春暖时才撤火。故宫博物院成立以后,为防止缸内积水,在缸底均钻有漏水孔。
这些大缸,表铜和铁铸的为明朝所制。鎏金在铜缸均为清朝铸造。
紫禁城内的宫殿周围,陈列着无数引人注目的“吉祥缸”(也称“太平缸”)。“吉祥缸”有铜缸和铁缸两种,按照材质可以分为“镀金海”铜缸、青铜缸和铁缸三类。史料记载,清代中期,宫内共有大小“吉祥缸”308口,而今却仅存有108口了。皇宫内各处陈设“吉祥缸”的数量以及缸的大小是随着环境而定的。如太和殿、保和殿及乾清门周围陈设的均是“镀金海”铜缸,而内廷东、西六宫庭院及长街上所陈设的就是比较小的青铜缸或者铁缸了。它们即是美化紫禁城内的装饰品,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消防器材。